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科技频道 > 浏览正文


民营火箭 夹缝求生


2020-11-23 15:30:11

 北京亦庄,地盛南街9号。

  这里有一栋不起眼、但据说“风水不错”的小楼,曾一连出了三家上市公司。好运是这里的回头客,最近传出喜讯的,是同在该楼的星际荣耀,这家民营火箭公司,于今年八月获得近12亿元B轮融资。随后,在两公里外的蓝箭航天,完成了C轮12亿融资人民币;两天后,零壹空间也宣布了融资消息。

  在2020年这种经济环境下,民营火箭行业能获得如此密集的大规模融资,多少让人意外。上次这个行业如此密集的融资,还是两年前。

  春天来了吗?

  春天里的洗牌

  频繁的融资,得益于又一轮政策红利的释放。在头部公司从业者们看来,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后,商业发射市场规模日益增长,但现有火箭运力缺口明显,这是机会。

  不过,万星计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语霏持异议。她指出,与往年相比,今年民营火箭行业融资规模更大,融资企业数量却更少。资本明显呈现出向头部公司聚集的趋势,“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已从资格赛进入淘汰赛,裁判者正是资本”。[1]

  而对这一轮闯过资本关的民营火箭公司而言,钱虽落袋,却未必能睡个安稳觉——尚处于发育初期的商业火箭市场,民营火箭公司先天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民营火箭公司哪里不足?为何不足?一切都要从头讲起——

  首先,我国民营火箭市场开放较晚,多数公司都在2015年后成立,整个民营火箭行业也就五岁。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文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系统建设。”开启了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大门,拉开了中国商业航天序幕。[2]

  2015年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多部门陆续出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3]《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4]《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5]、《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6]等政策文件,均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表达明确支持态度。

  其次,到目前为止,资本和民营火箭公司没有改变中国航天发射市场的格局。

  未来宇航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航天发射114次,其中中国39次,发射航天器105个,在这39次发射任务中,与商业行为相关的发射仅13次,占三分之一[7]。

  在仅占三分之一的商业发射中,一枚民营火箭都没有。

  这种处境不仅与市场开放程度有关,也与目前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展进程有关。一方面,诸多民营火箭公司中,实现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的,只有星际荣耀(2019年7月发射成功)、星河动力(2020年11月发射成功)两家;另一方面,商业航天领域,首先是国家队,其次才轮到民企“新势力”,而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人才,民营公司目前都难以和国家队抗衡。

  发动机之困

  火箭制造一度是全世界民企的禁区。

  火箭研发的所有流程,大学课本里就有,但大学生也不是一毕业就能做出火箭。民企也一样,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破解原理,而是摸索工程技术。

  “从科学原理到工程之间,需要有一个不断迭代试错的过程。”有业内人士告诉放大灯团队,火箭的技术和资金门槛远比卫星高,能不能承担得起试错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消耗,是民营火箭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即使SpaceX也不例外。

  2002年,马斯克成立SpaceX时扬言,要把火箭发射成本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但是随后的十多年里,他都一直在与火箭回收的失败作斗争。

  2008年,猎鹰火箭第四次发射之前,这位硅谷“钢铁侠”接受采访时几度哽咽,除了火箭一直爆炸到让他“怀疑人生”,童年的偶像尼尔·阿姆斯特朗、尤金·塞尔南也都反对或看衰他。直到2016年4月8日,猎鹰9(Falcon 9)成功实现了海上着陆,才让这一切迎来了转机。[8]

  相比马斯克“炸火箭”的烦恼,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则主要来自“如何制造出适合商业化的发动机”,这也是民营企业一切商业化发射变现的起点。

  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关键部件,约占运载火箭总成本的30%[9],而根据推进剂不同,火箭发动机又可分为固体发动机与液体发动机。

  固体发动机具有易实现大推力、可靠性高、发射操作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各国航天发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但固体发动机比冲小、工作时间短、推力不易控制,重复启动困难[11]。

  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比冲高、推力可调、可多次启动等优点;液体火箭发动机则向着提高运载能力、使用寿命、可靠性和适应性的方向发展[12]。

固体火箭与液体火箭技术优劣对比丨中金公司研报[19]
固体火箭与液体火箭技术优劣对比丨中金公司研报[19]

  固体火箭的困局

  固体运载火箭是民营火箭公司的探索太空的首选,但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

  首先,他们要面对技术和市场都领先的国家队。

  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集团属国家队,二者旗下都有非常成熟的固体运载火箭产品,无论是在技术成熟度、发射的市场价格,还是响应速度、制造成本,都具有压倒性优势。

  国家队固体火箭的代表作是航天科工的快舟系列。公开数据显示,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万至4万美元,而“快舟一号甲”火箭的报价不到2万美元/公斤,“快舟十一号”报价不到1万美元/公斤[13]。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网游新规征求意见,游戏圈巨震波及海外股市
·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新增韵达速递、投中网等35个自
·拼多多事件之后,为何腾讯阿里们群体缄默?
·“全民加速奔小康”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联发科成全球最高市占手机晶片制造商 占比达31%
·民营火箭 夹缝求生
·以后上网或用网证,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4洲6国的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齐聚2020腾讯科学WE大
·音集协要求快手停止侵权并赔偿13万元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约谈电商平台 严禁用“特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