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达成之年,上海交出了高质量答卷: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日前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上海以1分优势领先东京,首次晋升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纽伦沪”三强格局初现端倪。值得关注的是,指数发布以来,上海并未掀起预期的宣传热潮,反而更显低调务实,生动诠释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持续精进,背后凝聚着国家战略的关键驱动,得益于各方资源的助推,尤其是上海金融各界的不懈努力。
国家战略是关键驱动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所处的历史方位,直面挑战也紧抓机遇,这是保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关键,也是全部工作取得实效“不落空”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正是在国家的高度关注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渐入佳境,顺利确立了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为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且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家战略的加持,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使命在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倾注了极大关切。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标一点点靠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丝毫未懈怠。2019年1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2020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布,积极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推出了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专业理财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等投资、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等7项具体措施;同时,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出了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等11项措施。在当前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辱使命、逆势突围,朝着既定目标坚实迈进。
市场选择最有说服力
在英国Z/Yen集团向全球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英文原版报告中,包含一份专由中欧陆家嘴(11.710, -0.06, -0.51%)国际金融研究院提供的专报材料。专报以8页的篇幅,通过数据和事实说话,概要性地呈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新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指数报告在发布专报时冠之以“上海已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标题,足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认同。
上海已经持续稳定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的第一梯队序列,认定“上海已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4)报告发布起,上海便开始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影响力指数排名前5强,此后逐年稳定巩固地位:GFCI 25、GFCI 26持续位列第五,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GFCI 27中攀升至第四位,而在GFCI 28中又晋升至第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