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合一,迎来了今年超长的8天假期。出于疫情防控的现实考虑,很多市民尤其是有孩子的市民在今年国庆假期选择了不出沪游玩,崇明因此成为自驾游的热门目的地。
国庆节前,《崇明方向返程最长或堵17小时……》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几乎所有人都在猜,今年国庆会堵多久,会不会创纪录”。
然而,10月7日、8日,国庆长假最后两天,崇明回市区的返程路却“意外”一路绿色,畅通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预警到位:“最长或堵17小时”文章刷屏
国庆节前,《崇明方向返程最长或堵17小时……》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国庆节前,这篇预警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老家在崇明的唐先生把文章刷屏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合一,迎来了超长的8天假期;出于疫情防控的现实考虑,很多市民尤其是有孩子的市民今年国庆假期几乎都选择了不出沪游玩,崇明便成了自驾游热门的目的地,游客数量远超往年。
唐先生说,更令人觉得这一预测比较可靠的原因,是因为发布这条消息的微信号是“上海崇明”。
记者查阅发现,9月27日下午4:50,“上海崇明”官方微信在头条位置发布了这则提醒信息《崇明方向返程最长或堵17小时!交警发布国庆中秋出行预测:这些路段将堵堵堵堵→》。
实际上,这则消息并非“上海崇明”的原创,而是转发自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联合高德导航发布的假期出行预测与提示。
根据预测,国庆出行高峰将提前,9月30日下午2时至晚上8时为高速出行拥堵高峰;返程高峰同样比往常提前,预计10月5日、10月6日为返程拥堵高峰,拥堵高峰均为下午2时至晚上7时。其中,“五洲大道立交桥至沪崇苏立交,在9月30日11时—24时,拥堵时长可达13个小时以上”,“陈海公路至G1503上海绕城高速出入口,10月6日预计将拥堵17个小时”。
这则预警信息经“上海崇明”转发,并在标题强化了崇明方向返程最长或堵17小时后,阅读量很快突破10万+。
我觉得堵17个小时可能都算是保守估计了。”
父母家住崇明、自己在市区上班的李小姐说,因为崇明一些道路刚好在施工,路本来就很难开,如今迎来那么大的车流量,堵是必然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猜,今年国庆会堵多久,会不会创纪录”。
9月29日晚上,上海新闻广播发布了一则新的预警信息《从市区往崇明出城拥堵或将持续超30个小时!这个国庆中秋长假,你打算堵在哪里?》
根据相关预测,9月30日中午12点过后,市区往崇明方向将逐步迎来大车流,拥堵将会持续到夜间;而10月1日的拥堵将与30日无缝衔接,全天24小时几乎都将持续维持大车流状态,这意味着两天叠加大车流,拥堵可能要超过30个小时了。
一位交通业内人士强调,这里所说的拥堵并不是市民行车时间是17小时或30小时,而是指此路段从开始出现拥堵到拥堵结束的“导航飘红时间”。
即便如此,很多网友想到导航变成17或30个小时的紫红色,依然感到震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部分临时起意打算来崇明旅游的游客,也让那些长假必须回崇明的市民坚定了错峰出行的决心。
网友“N.Y.Y”就留言说,
月初就请好30号的假了,29号晚上走。30号在家看你们堵车。”
错峰有效:“大家错峰的时间更合理了”
像网友“N.Y.Y”一样选择错峰出行的,不在少数。
现在大家错峰的时间更合理了,尤其是老家在崇明的,都非常有经验。”
唐先生说,大家都知道要堵,所以都在想办法错时、错峰出行。
▲很多市民选择了错峰出行
9月29日,唐先生提早为上幼儿园的儿子请了假,让家人先带着儿子回崇明老家。
10月1日,唐先生定了一个凌晨3点的闹钟,起床花了半小时洗漱后,驾车回家,“开了3个小时左右,6点半左右就回到了崇明的家里”。
唐先生说,这是他多次错峰总结出的经验,“半夜走不堵车,早晨6点多到崇明刚好天亮,正是菜市场最热闹的时候”。
10月4日,唐先生提早选择了返程,担心长江桥隧拥堵,他返程选择了到南门乘轮渡。
乘船的话,人比较轻松,万一堵路上,堵得久了,人很难受。”
唐先生说,有一年放假,因为隧道口有一辆车自燃,他全程堵了5个小时,“堵到后来人在车里感觉很闷,有点想吐”。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错峰出行
与唐先生一样,郁女士的错峰出行也堪称经典。
今年长假前,因为刚好有事,他们提前把车子开回了崇明父母家。9月30日上午,为了错峰出行,郁女士的丈夫带着上幼儿园的小女儿搭乘朋友的车子先回崇明。
9月30日下午,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后,她立即带着儿子奔赴宝山石洞口轮渡码头。
我5点左右到的轮渡码头,等了大概45分钟就乘上了船,1小时后就到崇明新河了,然后我老公开车再来接我们。”
郁女士说,他们家分两次出行,完美避开了长江桥隧在9月30日下午的拥堵。
在选择返程的时间时,她参照了2019年国庆假期的经验。
“我记得去年国庆假期最后一天,也就是10月7日,长江桥隧是不堵的,反倒是10月6日有点堵。”郁女士分析,考虑到今年是8天长假,假期比较长,很多人担心后面会堵,可能会提前返回市区,所以最后两天反倒可能会不堵。
10月7日晚,长假倒数第二天,郁女士一家在父母家吃完晚饭后,打开导航后发现返程路线果然是一路绿色。
10月7日晚7点,郁女士一家四口从崇明堡镇开车出发,走长江桥隧,1个半小时后便回到了宝山大场的家中,全程通畅。
数据说话:10月3日便出现返程高峰
实际上,10月7日、8日,崇明到市区返程意外不堵的背后,确实与错峰出行、错峰返程有很大关系。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10月5日,上海G40高速首次出现了出城堵、返程也堵的现象,有网友将其称之为“翻台”客流。
10月5日当天,长江隧道上行(往崇明方向)车流量为47075辆,下行(往市区方向)车流量为66211辆,车流总量达到了113286辆,创隧桥开通以来新高!
实际上,仔细梳理长假8天的数据便可发现,10月3日、4日长江隧道出城和返程的客流便开始旗鼓相当了。
10月3日,长江隧道上行(往崇明方向)车流量为55978辆,下行(往市区方向)车流量为52341辆。
10月4日,长江隧道上行(往崇明方向)车流量降至48057辆,下行(往市区方向)车流量为61089辆,返程客流已经超过出城客流。
▲10月6日上午9点30分,G40崇明往上海市区方向长江隧桥出现拥堵
10月6日,返程车流量达到了68499辆,迎来假期返程最高峰。
10月7日,返程车流量降至63880辆,返程交通基本保持畅通无阻。
10月8日,崇明公安一位一线执勤交警也指出,今年国庆假期,车流量虽较去年总体有所上升,但未发生大规模拥堵现象,并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几个特点。
一是错峰出行明显。从流量上看,较多市民选择10月3—5日错峰来崇明,从而降低了G40的通行压力,返程高峰也较往年提前,10月3日即出现返程高峰。
二是拥堵时间下降。G40沪陕高速下行线(往市区方向)拥堵时间从往年拥堵至凌晨2点到现在基本在当日23点30左右恢复畅通。
三是拥堵长度大幅下降。G40崇明段下行(往市区方向)拥堵长度未超过15公里(不含隧道),往年平均在20公里左右。
保障有力:最大限度将警力压实一线
今年国庆适逢中秋佳节,面对交通通行压力和事故防控的空前压力,长江桥隧在车流量较去年有所上升的情况下,却没有发生大规模拥堵现象,大大超乎人们的意料,这背后与公安、交警部门的付出密切相关。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9月30日,长江隧道上行(往崇明方向)车流量为58500辆,今年则达到了68947辆。
去年10月1日,长江隧道上行(往崇明方向)车流量为69660辆,今年则达到了74225辆。
一位一线交警直言,车辆集中出行、道路承载能力有限,是导致G40沪陕高速长江隧桥“逢节易堵”的根本原因。以长江隧道为例,设计流量为3200辆/时,但此前多个节日高峰实测车流量达4900辆/时甚至超过5000辆/时。
除了瞬时车流量过大以外,长江桥隧的道路漏斗一样的结构也不利于车流的快速疏导:
以上海市区往崇明方向为例,外环8条车道、G1503上海绕城高速及五洲大道8条车道,总计16条车道的车流量集中进入长江隧桥内3条车道;崇明往上海方向,陈海公路4条车道、崇启大桥3条车道,总计7条车道的车流量集中进入长江隧桥内3条车道。来自各方的车流并入长江隧桥,就像进入一个巨大的漏斗,拥堵在所难免,“隧桥的承载量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大的车流量”。
道路拥堵,又会增加车辆碰擦的几率,“一起简单的追尾会导致车流瞬间积压,5分钟就能堵上1公里”。
因此,如何保障长江隧道和长江大桥的通畅,便成了保障G40通畅的关键。
国庆前夕,崇明交警在节前加强了与文旅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根据客房预订、门票预售情况预判客流情况。
同时,公安交警部门在长兴岛长江隧桥管控中心设立了现场指挥部,会同路政管理及清障施救部门共同开展现场指挥调度,依托长江隧桥管控中心和高速公路视频监控,每半小时开展全覆盖视频巡逻。
崇明、浦东、高架、杨浦交警则按照“最大限度将警力压实一线”的要求,通过地面增援高速、内勤增援一线、队所联勤等方式,加大警力投放力度,确保各拥堵节点、分流引导点上足警力。
在G40沪陕高速下行线(往市区方向)5处“易堵点”(陈海公路进口、长兴服务区、长兴岛进口、长江隧道入口、五洲大道北侧翔殷路隧道进口)从严落实“一点一方案”,每个节点配足执勤警力、清障施救力量,发生拥堵情况后第一时间落实各项现场管控和应急处置措施。
同时,浦东交警在长江隧道部署了6个“摩托小队”,协调清障施救单位投入16辆清障施救车辆组建“牵引小队”,每隔15分钟对长江隧道进行全路段不间断巡逻,快速处置长江隧道内抛锚碰擦事故。
高架交警在翔殷路隧道东、西进口处各部署2个“摩托小队”,做好翔殷路隧道抛锚碰擦事故的快速处置。
市民主动错峰出行的意识,叠加公安交警的全力保障,最终让G40长江桥隧迎来了一个意外不堵的假期返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