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气象博物馆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今天,记者从徐汇区文旅局获悉,徐汇区将依托光启博物馆联盟30家专业博物馆的优势资源,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线上“云游”、线下互动的惊喜之旅。
防疫进入常态化,沪上景区日接待量为日最大承载量的30%,博物馆日接待量为日最大承载量的50%。业内人士提醒,市民游客参观文旅场馆,需提前上网预约,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云观典藏:博物馆“外景地”线上邀约
5月18日,徐汇区文旅局与徐汇区教育局联合推出“徐汇青少年励志地图”微信小程序2.0版,新增云游博物馆课程,让因疫情宅家的孩子们可以跟随优秀教师“走进”博物馆,在“云”端遨游知识海洋。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作为首批课程试点场馆,成为此次“云课堂”的拍摄“外景地”。
来自徐汇中学和交大附小的两位优秀教师,分别在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与博物馆专家一起“现场授课”,带领孩子们“身临其境”。
148年从未间断过气象监测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前,草地上的百叶箱成为最生动的“教具”,在上海首份天气预报的诞生地,为孩子们讲解气象监测的重要意义以及面对台风灾害的预警发布和防范措施。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里,在蝴蝶标本墙前讲解飞蛾与蝴蝶的差异,在螳螂标本墙前,讲解利用生物特性伪装隐蔽在现实中的应用,交大附小的老师还为孩子们现场实验展示了蝴蝶翅膀鳞粉优异的防水性能,以及简易蝴蝶标本的制作过程。
据悉,“徐汇青少年励志地图”微信小程序还将进一步扩展“博物馆课程”的学科范围,充分利用区内博物馆资源,为孩子们开启“身临其境”的全新授课模式。所有课程视频均可在青少年励志地图小程序上进行观看,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为青少年观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自“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起,土山湾博物馆将连续5周带来“土山湾与海派工艺”线上系列讲座,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李天纲、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等多位专家讲述土山湾的故事,将通过腾讯视频、B站、优酷和“徐汇文旅云”等平台播出。
声游徐汇:“多声部”合奏博物“交响曲”
侧耳倾听,是一把开启徐汇宝藏的钥匙。疫情期间,虽然市民游客不便亲临展馆近距离观赏展品,却能通过声音的讲述,对徐汇博物馆进行“声”临其境的探索,收获“声”度游览的乐趣。徐汇区文旅局专门深入挖掘汇集10大“徐汇宝藏”,以优秀讲解员、志愿者的讲解导览,汇集内容精彩音频和图片资料,通过H5画面呈现给广大市民游客。
市民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用声音开启徐汇宝藏,聆听十大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上海公安博物馆藏潘振声作《一分钱》歌谱手稿(国家一级文物)、上海无线电博物馆藏红灯牌711型收音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藏SCL金戒指印章、上海气象博物馆藏“台风眼”、土山湾博物馆藏土山湾中国牌楼、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藏砚刻《香菇砚》、龙华烈士纪念馆藏1920年6-7月俞秀松日记(国家一级文物)、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藏金斑喙凤蝶标本、上海电影博物馆藏联华公司最早的摄影机、钱学森图书馆藏“东风二号甲”导弹……这些徐汇珍贵宝藏,每一件都是传世珍品,或样式精美、巧夺天工,或深沉蕴藉、饱经沧桑,每一件身上都珍藏着岁月光华,饱含着精彩故事。每一位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都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用“多声部”合奏出徐汇区内博物馆“平等、多元、包容”的交响曲。
身有体会:线下开启预约防护模式
除了在“云”端观展,聆听徐汇博物新“声”,市民游客还可以在线下走进已经恢复开放的博物馆,市民游客可通过“游上海”微信小程序或各展馆官方渠道进行预约参观,建议做好个人防护。目前,光启博物馆联盟30家成员单位中已有18家正常对外开放。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将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其中,上海电影博物馆还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实行成人门票半价优惠,诚意邀请市民游客亲身体会徐汇文博的精彩所在。
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期间,徐汇区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汇讲坛”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精彩专场——馆形物语。由徐汇区委宣传部、徐汇区文旅局和SMG东方广播中心联合主办的“汇讲坛”,是一个立足徐汇、面向上海的文化交流平台。自2016年3月起,每月举办一场主题为“大家·对话”的文化沙龙。本月将以“馆形物语”为主题,邀请上海电影博物馆馆长任仲伦、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徐家汇藏书楼馆员徐锦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沈辛成,共同讨论博物馆和城市文化的关系,把各自游览博物馆、品评博物馆的心得,分享给广大市民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