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0时,驻守在浦东机场T1航站楼的杨健康和组员们准时到岗,等待重点地区返沪人员的到来。这是他们驻场以来的第五个通宵。
面对境内境外防输入双重考验,浦东进一步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措施,3月6日14时全面启动“机场24小时驻点值守”接送境外来沪返沪人员居家隔离工作,确保从入境登记到分流接送,再到居家隔离,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目前,浦东已组织近千名工作人员投入防疫一线,做好机场驻守及多个隔离点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守护好上海“东大门”。
守好旅客到达关
如何在机场把人接好?浦东第一时间召集了160余名机关干部、50名公安干警、55名公交大巴司机快速到岗,迅速形成了“总指挥—总联络—驻场指挥—驻场工作组”的组织运行体系,按照三班两运转轮值方式满负荷运作。
“您好,我们是浦东新区的工作人员,需要您填写一下《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登记表》。”在驻点的登记区域,杨健康和同事首先会和抵达的旅客沟通,了解其居住地、打算采用哪种交通方式离开等事宜。
信息登记完毕后,转运离开的步骤同步开启: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旅客如果有私家车接,工作人员会将旅客一路送到车辆旁,核实车牌、接车司机信息后,和所在街镇联系,告知他们旅客预计到达的时间,入境人员到达目的地后,所在社区接收人员汇报确认,实现工作闭环。
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但原计划搭乘公共交通的旅客,浦东会安排专车、专人集中接送到家。跟车工作人员需要核对确认乘车人员名单,根据行车路线第一时间依次与相关街镇联系,通知做好接人准备,将入境人员护送到居住地后,跟车工作人员与居住地工作人员交接确认,实现工作闭环。
3月11日凌晨,一辆大巴接上2名旅客后,依次前往周浦与潍坊新村两地。与此同时,2个街镇的对接人员早已在下车点等候,带领每名抵达旅客安全回家隔离。
护送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对大巴采取“一趟一清扫,一趟一消毒”措施,一条防疫闭环就此成型。
为做好机场驻守,浦东全区都被动员起来。区委组织部第一时间组织了由政法委、教育局、人保局、规划资源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机关志愿者力量,区商务委尽最大努力筹措防护物资,包括按二级防护等级准备医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消毒水等,区建交委组织协调接送大巴和司机共20辆55人,区委党校则建立了机关志愿者服务“大本营”,精心安排志愿者食宿、车辆消毒等保障工作。
无缝衔接落实居家隔离
境外来沪人员回到家后,后续的社区管控和服务工作随即启动。
3月10日18时许,花木街道联洋第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晨敏正在忙着安排社工、联络民警与医生,准备前往小区门口接收境外返沪人员。
在过去的18个小时中,张晨敏与社工、物业、社区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已经接收了3批境外返沪人员。作为上海对入境重点旅客“闭环”管理的末端,张晨敏要负责境外返沪人员从小区门口到自己家中的环节,并监督、服务其度过14天的居家隔离。
“一般提前半个多小时,我们会接到城运中心打来的电话,随后我会和跟车志愿者联系,确定抵达小区的具体时间,再组织人手前去接应。”张晨敏说。在这半个小时内,她要安排2名社工,并联络社区民警、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到场,组建一支阵容齐全的接应小队。
境外返沪人员到达小区后,接应小队首先会与跟车志愿者核对人员信息,无误后签署签收单。随后,境外返沪人员要扫描二维码线上登记相关信息,并加入小区自建的重点地区返沪人员群,测量体温后由接应小队陪护直达自己家中。
前脚将他们送回家,物业工作人员后脚就要忙碌起来,对所经过的楼道、电梯进行消毒。在接应工作中,居委与物业制定完备的预案,并联动开展工作,力争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环境。如果是凌晨抵达,为了避免影响返沪居民休息,社区民警、医护人员会在白天上门开展相关服务。
在境外返沪人员14天的隔离观察期内,居委物业会组织专门人手,为其提供生活保障服务。快递、外卖会送到他们家门口,再通知他们“无接触”式的签收,生活垃圾则在每天7时定时收集、统一处理。
“我们还配备了专业的涉外社工,可以用英语提供服务。他们实在忙不过来的话,我们也会使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进行交流。”张晨敏说。如今,她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随时准备好接收境外返沪人员。
目前,浦东大部分街镇已建立由外籍人士、居委干部、物业管家、业委会召集人、洋委员参与的境外人士居家隔离关怀服务机制,鼓励外籍志愿者参与防疫宣传、门岗值守、矛盾化解等工作,做到语言沟通无障碍,健康管理和生活服务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