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前看到阿里组织架构调整。本地生活架构重新设计,加上原来的业务,排兵布阵前端仿佛变出了一个美团一个京东,突出新零售。阿里凶猛。
所有的公司一开始单刀切入,做到了平台都是“狗揽八泡屎”。一方面战线都拉得很长,疲惫不堪;一方面每个创始人或者CEO都清楚,战线无法不拉这么长。要扩地盘,要占更多的用户,要满足老用户更多的需求;要跟对手拼搏,还要革自己的命。不然就固步自封。有关于电商竞争格局去年普遍认同的说法是:阿里干了拼多多,因此美团占了便宜,京东也缓了过来。今年的情势还没有太看清楚,一场疫情打乱了正常的节奏,但阿里自己先求了变,组织架构透露了一部分信息。
有各种拿一战二战三国演义的对阵图来比喻现在的阿里和各个列强的地盘之争。我从来没有把阿里当成一个大的帝国,相反,从两年前开始,我用sumofparts来看这个集团的业务。如果重要的parts都能赢,那么这公司基本盘就能赢。除此之外阿里的技术架构灵活,顶层智慧积累足够。
1.新零售+电商
从新零售业务来看,盒马虽然有很大的争议,但是最大的战功是帮助阿里在一个没有自营DNA的母体中,培育出了生鲜上游采购的基因。中国还有一个有生鲜采购基因的优秀公司是永辉。永辉的同学们从上到下让我刮目相看。他们对一个流转框的成本、区域当地供应商之间冷链物流协同、推动原产地农产品的工业化到全球贸易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但是永辉线上转型不够,而且在一堆新公司都扑上来抢生鲜这块肉的时候,显得有点蒙圈。生鲜的核心在于源头采购、供应链体系区域协同、成本控制、用户粘性,盒马一旦建立了这个生鲜采购的基因,对于整个阿里新零售布局战略意义重大。店如果暂时亏损太多就关几个好了,这个阿里家大业大没有关系。与此同时传统的电商业务阿里并没有落后。这么大体量跟得很紧,也还是很灵活,这些从淘宝的直播数据上可见一斑。
所以在新零售+电商的板块中,事实上拼多多+京东+其他新零售公司并不会多分一杯羹。新用户获取的费用都不低,全国人民都一样。现金储备阿里更加充裕,蒋凡也思路清晰,不疾不徐。如果拼多多和京东以及阿里电商都还有增长,基本盘简单来说还是在吃线下到线上转型的红利部分(包括原来的微信用户现在的视频电商转换等等)。
至于京东,是原来莫名其妙丢了一条自己的胳膊。不过还好徐雷王振辉老陈命大,把这胳膊替东哥找了回来。除此之外,至于京东到底变了多少,还需要拭目以待。新零售基因京东暂时有没有不好说,这一块业务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对于京东来说也是迫在眉睫。
2.到店、到家
从到店、到家事业群重要性提升来看,阿里就还是这部分业务想要跟美团决一死战。从最近饿了吗对于类黑珍珠商家的补贴政策可以看出来,阿里对于商户的转化很在意,希望商家在疫情期间更多地导向自己的平台。但是从侧面观察,这个政策的合理性有待考证。商户不会因为扣点减少了几个点而盲目从A导向B,这跟京东服装用低扣点吸引商家这么多年了也证明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一样,有质量的流量补贴和用户引导才是双赢的核心,在这个前提下甚至可以高扣点。网易严选就是这路子,当然SKU相对精简,难度就小了很多。
这一部分今年会不会把美团干趴下呢?首先从中国的市场份额看,美团和饿了吗现在的市场份额占比相当于原来的阿里电商VS京东商城。如果饿了吗要反扑,那么从一般逻辑上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跟当年东哥一样的革命者,勇往直前死干到底,不然是干不趴王兴的。因为阶段性革命美团已经胜利了。这中间会不会出点什么岔子呢?可能性不太大,最多是影响美团的利润率。长时间这一部分业务的格局,饿了吗和口碑赢或者输几个点的市场份额给美团,更多的也是为了牵制美团在其他方面的精力,这样美团成为一个帝国的时间就要晚一些。同时这件事本身对于阿里的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两边都出现良性增长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中国的市场足够大。
当然我一直也觉得饿了吗可能名字也起得不是最好。一个疑问句,万一回答“不饿”,这一单就没了。建议改名字。
所以从阿里的各个parts来看,电商还是稳的。饿了吗和口碑提升了战略高度,但干死美团是完全不可能的。过去的两年里美团什么都不慢,有一个部分“美团买菜”如果再快一些就更好了。但此业务模式仍然处于中间状态,太快了要付的学费可能也很高,每个时期的战略也有取舍。当然阿里有其他的牌,并没有出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