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座城,可以从城市的老建筑开始,探究深藏其中的秘密与沧桑。说起上海的老建筑,就不得不说到老洋房,一栋栋繁华中的静谧之所,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透着老上海的精髓。
最近,由六六编剧,孙俪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安家》因为“房子那些事”引发网络热议,其中,提到上海的老洋房估价1.5亿。小编随便打开某个二手房网站发现,现实生活中沪上老洋房的售价已经3~5亿,贫穷限制了小编的想象。
据统计,在整个上海保存下来的老洋房,大概有几千栋。真正保存相对完好、产权清晰,可以用来交易的老洋房不超过200栋。绝大多数老洋房都属于国有资产,不可能进行交易。
好在这些老洋房都地处于上海的市中心黄金地段,轧个马路就能看到。
虽然现在疫情期间不宜出门,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登录“建筑可阅读”线上平台,足不出户阅读建筑。
邬达克旧居
番禺路129(135)号
《安家》里的老洋房龚家花园的设计师设定为邬达克。历史上,这位设计了和平饭店、浦发银行大楼,留给上海超过100栋建筑遗产的匈牙利人,自己的寓所又是如何呢?
整栋建筑呈现出恬静的英国乡村风格。石板瓦制成的双坡屋顶非常陡,砖砌的烟囱分置两端,高度也很可观。底层是清一色的红色清水墙砖,石质的门窗套很显古朴,底层那个哥特建筑才有的圆拱形大门最抓眼球。因为邬达克很喜欢养鸽子,他在屋顶上还专门设计了鸽舍,但他可是邬达克,单单一座鸽舍并不奇怪,邬达克竟然还设计了三羽石制飞鸽在屋顶上,远远看去,与真鸽无异,这份灵性与巧思,叫人佩服。
邬达克故居2005年就被登记为长宁区不可移动文物,但是2008年,当修缮团队抵达现场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座年久失修,破败严重的危房。正是修缮团队从全球寻找知情人,将房子原来的模样与故事还原,终于在2013年,将修缮一新的邬达克故居向公众开放。
贝公馆
南阳路170号
南阳路上有一座苏式花园被称为贝轩大公馆,屋主正是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1934年房子落成的时候,贝聿铭还没有成为建筑师。花园致敬贝氏苏州祖宅狮子林,每一块嶙峋的青石、突起的孤峰均由贝老先生亲自挑选,别有一番闲情逸致。亭矗立于园林正中,三面临水,草木郁然;五角凌空飞翘,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临亭可尽览曲径通幽、鱼戏莲叶间的花园全景,令人心旷神怡。
贝氏宗族声名显赫,贝祖诒之子——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颜料大王贝润生、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贝聿恺均为贝氏后人。
马勒别墅
陕西南路30号
马勒别墅,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1936年落成。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别墅主楼连接附楼,高高低低,屋顶陡翘,外形凹凸变化奇致。门窗上呈拱形状,框架突出墙面。楼面呈现陡峭,两座主塔高大、挺拔,像剑鞘一般,上开多层小窗。建筑物边梢楼角,都建有小的尖塔,以求与主塔呼应,造型绮丽。整座楼面呈现赭红色,一律耐火砖建造,中嵌彩色瓷砖,望去像进入童话世界。
英籍犹太人马勒先生,于1919年来上海后靠赌马成为富商,时任上海跑马厅大班。1926年,马勒的女儿——一个生活在上海的英国小女孩,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到自己拥有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1927年,马勒先生投入巨资,建造这座北欧风情的“梦幻城堡”,历时9年。
1949年后,马勒别墅成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场所。2001年1月,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
上海犹太人总会
南京西路722号
建于1911年,这里曾经是叶贻铨(系上海巨贾叶澄衷之子)住宅,仿文艺复兴式府邸,内设一个豪华舞厅。解放后,曾为上海市政协办公楼、上海市联谊俱乐部,一度还成了上海政协的俱乐部,现为春兰集团总部。
这是一幢典型的仿文艺复兴式府邸,2 层砖混结构,面南沿街,府邸前有较大庭院,建筑面积约为 1800 平方米。屋面为低坡度四坡屋顶,红色平瓦。主入口有两柱拱劵门廊,地坪用汉白玉和黑色大理石拼花。门厅中央有弧形雕饰,雕刻也尽显繁复。楼层内设舞厅、小剧场、酒店、餐厅等,而且舞厅有装修考究的弹簧地板,内部采用柚木墙群。
查公馆
威海路420号
是兴业太古汇内一栋百年历史保护建筑,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原为上海著名颜料巨贾邱信山、邱渭卿兄弟于上世纪20年代所建的邱氏住宅。
1940年开始,它被用作民立中学校舍,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比如香港实业家邵逸夫先生、奥运冠军乐靖宜等都是民立中学的校友。
2000年,上海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大中里”旧区改造项目启动,查公馆被纳入规划。2010年2月7日,历时13天,查公馆从原地平移 57 米至新位置,开创历史建筑保护的又一丰碑。为纪念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创始人査济民先生,同时也为了赋予这座历史保护建筑新的生命,遂将平移后的建筑命名为“查公馆”。
2018年5月18日,查公馆正式揭幕开放。
巴塞别墅
淮海中路1431号
这是意大利风格的花园住宅,建于1921年,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筑。
意大利风格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该建筑最能反映意大利风格的即是它的缓坡屋顶和屋顶下的托架。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露台。建筑室内装修考究,完全木装修。
第一任屋主为法国银行家、外汇经纪人巴塞,1934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巴塞把房产转让给当时处在事业高峰期的金融及地产巨头Frank JayRaven,仅仅两年后,这座建筑又先后变成了西班牙总领事馆、韩国总领事馆和法国商务领事的住宅。1941年又被江南天主教会购得,之后一直为中国住户所使用。解放后曾为朝鲜驻沪领事馆。
20世纪80年代时任法国总统的德斯坦先生来华访问时,毅然决定要在“东方巴黎”的上海首先重新设立法国总领事馆,随即法国政府租下该住宅建筑,1980年10月21日起。这里就成为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丁香花园3号楼
华山路849号
丁香花园3号楼,建于1918年,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三类保护)。
丁香花园3号楼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设计,建筑面积912平方米,建筑属于英国现代式花园住宅。
该建筑有较大的四坡屋顶,屋顶上有烟囱、老虎窗。墙面及烟囱外立面原均为水刷卵石。室内有小巧精致的壁炉。丁香花园体现了19世纪后期美国花园别墅建筑的明快和清新。
该住宅原为李鸿章私人花园,传说李鸿章为宠妾所建的藏娇之所,此宠妾名为丁香,所以在园中亲植丁香树,称其为丁香花园。丁香花园后虽曾几易其主,但一直是作为私人府邸。解放后这里曾作为市委机关和招待所,改革开放后,3号楼曾一家证券公司使用过,现在是一家餐厅。
上海这座城市,每一栋古老的建筑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踏上了岁月的年轮,犹如时光穿梭,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昔日喧嚣的老上海。沪上还有很多老洋房值得探索,等疫情结束后,可以实地去这些地方轧轧马路,感受传奇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