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发《4A景区青浦大观园变“套路园”:“免费解说”带路,“大师”“和尚”忽悠游客掏钱》一文,反映大观园内有工作人员以“免费解说”为由,堂而皇之带游客入“圈套”,书法大师常驻园内,借题写“姓名诗”向游客兜售字画、庙宇僧人变相强行收取香油钱的旅游乱象。报道刊发后,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约谈了上海大观园总经理,并与大观园的上级单位新城公司分管领导取得联系,要求立即展开调查。
上海大观园:“大师”“和尚”为第三方经营公司人员
据了解,《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出自史湘云醉卧在红香圃后芍药栏一块青石板上,四面芍药花瓣散落一身,满头满身上下红香飘飞的典故。红香圃厢房的建造实际上是对虚拟地点的实景再现。由于红香圃非重要景点,游客极少,园区曾将此厢房资源出租给第三方运营公司,引入苏州刺绣工艺表演。但因经营效益不佳,合作仅一年便结束,房子也一直处于空置状态。
“栊翠庵”则为妙玉居处。在《红楼梦》中,元春省亲、贾母品茗等情节中曾在此留下印迹。虽说是文学作品中的宗教场所,但栊翠庵内供奉着2米高铜柱杨枝观音、左右侧侍及珍贵摆件。庵内实际演变为园区所在地杨舍村村民进行民间祭拜的场所。考虑到村民的信仰需求,园区日常默许祭拜活动的进行。
上海大观园负责人坦言,三年前,为增加经营创收,将园内的闲置房屋“红香圃”“栊翠庵”租赁给上海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用于店铺经营。报道中曝光的提供“免费解说”的导游、提供“藏头诗”服务的相关人员、“和尚”均系该公司经营人员,非上海大观园员工。他承认:由于大观园管理不到位,导致经营方在字画店、栊翠庵存在违规经营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1月14日,上海大观园方面立即停止了与上海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经营合作,停止所有租赁经营项目,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再受损害。对导游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导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求;加强内部管理,举一反三,杜绝园内类似情况的发生。
青浦区文旅局:取消大观园2020年评优、扶持相关资质
与此同时,青浦区文旅局责令上海大观园对此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和旅游体验,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为作出深刻反思和书面检讨,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向消费者道歉,退还相关费用,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同时,取消上海大观园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行业评优、扶持等相关资格。
青浦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文旅企业开展不定期的服务质量暗访工作,建立企业及个人信誉平台系统,定期公布调查结果,曝光管理混乱、服务恶劣的从业人员,促进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自律,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青浦区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
1月15日上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回访上海大观园景区,在园人数仅19人。原本兜售字画的“红香圃”内,挂满墙的书法作品及宣传广告已经全部撤下;“栊翠庵”内已无金元宝箱与香火兜售,仅留功德箱一件。
△原“书法大师”卖字画场所已清空。
△栊翠庵内“假和尚”已撤离。
大观园亟待“华丽转身”
两处景点在经营上均出现“变味”的逐利行为,固然存在监管问题,更是大观园产品线单一、经营模式落后的一个缩影。
上海大观园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局于1988年完成建设,其施工质量荣获国家鲁班奖,是全国第一座红楼梦“主题公园”。曾因影视剧87版《红楼梦》红极一时,最高客流量达到150万人次/年。彼时,由于主题公园的稀缺性,上海大观园成为那个时代上海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上海大观园曾获建筑工程鲁班奖。
然而,大观园相关负责人回忆,自1995年园区就已经出现门票收入快速下滑的趋势。自2004年转为企业化管理后,“自负盈亏”的大观园试图走出一条转型之路,但由于社会负担沉重、人员结构老化、营销观念落后等原因错失了机会。如今园区每年的运营成本约为1800万元,处于收支勉强平衡的状态。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以减少开支、稳定运营为主,以局部租赁、第三方小微项目引进的方式增加营收为辅,设施更新与投入十分有限,每年的广告投入预算仅10万元。
在主题乐园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固守经典文化与古典审美的大观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显得颇为寂寥。有人认为,上海大观园能维持30多年,实属不易,正好印证了“经典永流传”?但也有人认为,大观园没有踩对市场风向的发力点,应该紧紧抓住更年轻的群体与本土文化复兴的浪潮;更有人建议,大观园应该代表“江南文化”“水乡客厅”,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出圈”。上海大观园到底可以如何转型走出困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还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