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郑莹莹)来自江苏省的赵女士在上海工作,原本办理“就医登记备案”事项要回户籍地,往返奔波,费时费力。上海家门口“政务便利店” 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后,她前往就近的专窗,很快完成了办理。
上海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这是上海设在街镇层面,集中为市民提供个人政务服务的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是政府为民办事的一线窗口。
上海市民政局9日首次公布了“2017—2019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第三方评估”结果,结果显示,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平均81.4分。
上海全市共建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郑莹莹 摄)
此次第三方评估设有“服务规范”“管理规范”“专项评估”等3大类45项指标,评估自2019年5月开始至年底结束,历时八个月,上海全市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参评,得分均超过60分,合格率100%。
评估不仅将“一网通办”和“全市通办”服务效能纳入指标体系,而且还设置了后台数据评测指标,可精准反映受理中心人员能力建设、综合窗口设置等情况,以及“一网通办”“收受分离”等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
评估表明,过去三年,上海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所有“服务规范”与“管理规范”指标全部达标。其中,“服务规范”方面,“环境设施”与“服务能级”得分较高;“管理规范”方面,“档案管理”“网络运行”“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升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民政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推动长三角地区个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上海市民政部门指导各区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试点开设“长三角通办”专窗,并逐步扩大专窗范围。在上海,目前,16个区共开设54个社区事务受理长三角个人政务“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市民可跨省办理21个自然人事项,包括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相关手续、社保咨询和参保情况查询打印、敬老卡申领及发放、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等项目。21个事项中,上海提供20项、浙江4城提供11项、江苏1城提供9项、安徽8城提供7项。
有关部门正在梳理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事项清单,协助上海大数据中心完成“三省一市”个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梳理;积极研发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开发长三角“一网通办”信息传输模块。
多年来,上海民政部门倾力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一门式”社区政务服务,上海五里桥街道建立了首个“社区政务超市”,在街镇层面探索“一门承接”政府多部门的政务类服务。
2000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制推广。在全市街道乡镇逐步建立“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着力改变以往政务服务资源“空间上分散多门,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构建形成政府为民办事的社区政务服务一线窗口平台。
2018年以来,上海通过持续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深化“全市通办”,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不断建设、完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全市通办、全年无休”的工作格局。
目前,上海全市共建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街镇(乡),汇集了12个委办局(公安、民政、人社、卫计、住建、粮食、总工会、残联等)的189个政务服务事项,如:居住证、社保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失业登记、城乡居保、医保、工伤、廉租房申请、档案查询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年受理量超过1250万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