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背后 ――上海营商环境“特斯拉样本”调查


2020-1-8 14:18:21


■从“特斯拉奇迹”的诞生到“上海速度”的复制推广,见证了上海对优化营商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折射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行动

■一个好的“店小二”,就是要想在企业前头,在守住法规底线的前提下,帮他们扫清一切后顾之忧

昨天下午,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宣布,上海临港超级工厂正式对外交付国产Model 3车型,并启动国产Model Y项目时,难掩激动的他,在现场来了一段即兴热舞。

这是马斯克第二次在临港起舞,上一次是整整一年前的2019年1月7日,那一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一年前,当马斯克第一次出现在临港工厂时,脚下还是一片荒芜。一年间,上海工厂实现了从开工到竣工再到投产交付的神奇跨越,情难自已的马斯克直言,“上海工厂创下了全球汽车建造的新纪录。”而这份新纪录显然不仅仅属于特斯拉,奇迹诞生的背后,见证了上海对优化营商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折射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行动。

有一种力量,能让马斯克翩翩起舞,也一定会在未来促使更多的全球投资人,来上海舞动梦想的翅膀,来中国共享发展的机遇。

差一点,我们与“奇迹”擦肩而过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被寄予厚望。感谢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上海团队的工作,我们共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在昨天的交付仪式上,马斯克动情地说。

“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这一年来,只要提到上海工厂,马斯克都会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2019年1月,上海工厂开工时,他这样说过。2019年8月,来上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时,他再度称赞了特斯拉超级工厂背后展现的“上海速度”,并表示“将把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带到上海,集聚更多人才,努力实现更大发展”,甚至公开表白:“我觉得中国就是未来!”

在2019年底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再次提到了正在上海建设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称“这是我见过的建成速度最快的建筑”。

毫无疑问,在马斯克心中,“上海速度”留下了抹不去的深深印记。这并不是因为马斯克对上海“情有独钟”,而是在比较之后产生的切身体悟。2010年,特斯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里蒙特,买下了丰田汽车的一个老厂房,并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直到2012年6月,特斯拉制造的第一台Model S电动车才从该工厂下线。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欧洲,去年年底,特斯拉宣布将在德国建设超级工厂,预计新厂最快也要在2021年以后实现投产。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欧洲还是美国,特斯拉工厂的建设周期一般都在两年以上。而像上海工厂那样,在一年之内实现开工到新车交付,堪称奇迹。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商业社会中,上海创造的建设纪录让马斯克念念不忘,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今天如果重新探寻特斯拉项目落户上海的整个过程,却会发现,这一切的发生并非自然而然,许多次,上海差一点与这个“奇迹”擦肩而过。其实,从2016年起,临港集团与原临港管委会就开始接触特斯拉公司,商谈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的可能。参与谈判的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麟回忆,在整整两年多的谈判过程中,始终有一道“天堑”横亘在双方之间。“特斯拉方面非常看重对公司的控制权,一直坚持如果在上海设立工厂,希望以独资的形式,最少也要控股。然而当时,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国内乘用车合资企业,外方股权比例不能超过50%,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曾经有一度,谈判双方都有些“心灰意冷”,整整一个多月,都没有接触。

“但上海团队始终没有放弃这个项目,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事情一定会有转机。”果不其然,2018年初,中国政府实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出台了汽车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表,从当年起,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这为特斯拉项目随后正式签约落地,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我们提前做了土地的战略储备工作,特斯拉工厂不可能在签约后的半年内实现开工。如果我们的招商团队,不是以锲而不舍的专业精神一直跟踪这个项目,那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掉。” 下转◆2版(上接第1版)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富说,有一次,特斯拉公司的工程师飞来临港考察,在拟选址的地块前,突然问道,这里的盐碱地PH值是多少,抗台风的等级是多少,沿海大堤的标高是多少。面对一连串细致而具体的问题,一旁的中方招商人员对答如流,给美方工程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谈判过程中,时常遇到。由于时差关系,特斯拉美国总部在做决策时,往往前一天下午发来诉求,要求第二天凌晨就看到有关“临港方案”的报告,内容包括上海的优势、临港的优势、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条件、长三角新能源基础配套情况等等,甚至希望在方案中尽可能展现临港的实际情况,问题细化到配套住房有多少,道路有几条,五星级酒店有几家,从机场到临港用怎样的交通工具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问题要在几个小时之内给出精准而专业的答复,难度不小。然而,对临港产业区公司招商团队来说,却是“小菜一碟”。“这些问题交给我们,算是‘问对了人’。这些年,同事们为招商工作奔波,早已对临港的一切了如指掌,哪怕问我们哪幢写字楼里有哪几家咖啡馆,我们都可以脱口而出告诉你。”事实证明,只需数小时的准备,就会有一份翔实完整,甚至还颇有些人情味的“临港方案”直接传到特斯拉美国总部,而且这常常是所有同类报告中最出彩的一份。

“特斯拉项目的诞生,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就是一种细致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是对抓住机遇的渴求。如果没有这些,就不会有马斯克的惊叹。”回顾整个特斯拉项目落地过程,王振富说,这一点让他最有感触。

两座小桥带来的考验

一年时间从动工到投产,华尔街金融机构不相信、美国媒体不相信,甚至马斯克本人一开始也不敢相信。特斯拉奇迹到底是如何诞生的?秘诀就是,制度创新加贴身服务。

特斯拉一期工厂占地15.7万平方米,包含4个联合厂房以及周边的生产设施,体量之大,建设之复杂,仅施工许可证就核发了9张。如果按照传统的行政审批思路,每核发一张证就意味着一次“等待”。“土建工程和机电工程的图都要审,按照过去做法,全部审核通过才能发证,企业才能开工建设。”临港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工作人员伏永明说。

而现实的情况是,在一号联合厂房土建工程图完工时,机电工程图却因网络因素、生产线设计复杂等原因,迟迟未能出炉。等待是最被动的做法。通过探索尝试“容缺后补”新机制,审批部门创新地允诺先发施工许可证,不让工程因审批受阻,随后再由建设方补齐机电工程图,保证所有审批环节合规、合法。

所谓“容缺后补”,即在重要的主体材料完整的情况下,允许一部分非主要的材料后期补上。这样的制度安排,是成就“特斯拉速度”的关键所在。

去年初,特斯拉工厂开工建设。然而开工后不久,马斯克却提出了一个几乎颠覆方案的新要求――将原图纸上厂房的整体屋顶,改为四个分割开来的屋顶。理由也合乎情理,因为这样能大大压缩工期。别看只是一个理念上的“小改动”,落在审批流程上,却意味着所有环节必须重新来过。也正是通过这种“容缺”的方式,边施工、边审批,才确保了工程进度没有一天落下。方案调整期间,特斯拉工厂里,繁忙依旧。

之所以一个项目在审批时会缺材料,有时是因为各个环节的进度不一;有时则是受制于一些细微处的疑难问题。你一定想不到,偌大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曾险些因为不能建两座小桥延长一年工期。

紧邻特斯拉工厂西侧,一条南奉界河将工厂与外部空间隔离开来。连接彼此的,是三座小桥。然而按照最初的市政规划,桥只有一座。如果要修改规划,补建两座,仅仅审批流程可能要走一年之久。但特斯拉太需要这两座桥了:因工厂体量大,工人众多,人行通道、车行通道、货运通道均不可少。只有一座桥,不足以承载工厂内外的通行量。

为了解决特斯拉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临港管委会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商讨,大家群策群力,最终想到一个解决办法:“把桥的建设纳入到水利基建项目中去,这样既不需要重新修订规划,又能满足企业对通行的需求。”

在整个特斯拉项目中,时任临港行政审批办技术服务专员的闵之光,常常要面临和解决类似建桥这样一些“疑难杂症”,它们往往需要用更大的耐心和创新思维去解决突破。“特斯拉项目的材料容缺比例达到了20%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专题协调会进行统筹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次对现有制度的创新与变革。”闵之光说。

如果把以上种种比作“特斯拉奇迹”剧本里的既定情节,在剧本之外,意外总是悄悄来袭。能否第一时间处理好这些意外状况,也考验着特斯拉项目能否如期竣工。

去年8月中旬,“利奇马”台风登陆沿海,上海暴雨如注。而当时的特斯拉工厂,为了抢主体结构工期,周边排水系统工程尚未开动。负责特斯拉项目水电工程的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丞第一时间意识到:坏了,特斯拉施工现场很可能遭受水患。果然,等周丞赶到时,工地上十几个工人正站在工厂屋顶上方舀水,一桶接着一桶,但并不起大的作用。屋顶上的水位最高时达到一米深,这意味着每平方米的荷载几乎超过1吨。要知道,一般钢结构建筑屋顶荷载最多只有一平方米350公斤左右,工厂顶棚随时面临塌陷风险。

“务必协调一些水泵到特斯拉工厂,越多越好!”周丞拿起电话,陆续联系了多家市政单位和临港管委会,短短半小时,来自环卫、消防、供排水公司的十余台水泵都抵达现场,将屋顶的水抽排干净。“要不要赶紧开挖排水口?”特斯拉工厂方面的负责人焦急地向周丞求助,他并不知道,此时数辆挖掘机早已等在厂区门口。一个好的“店小二”,就是要想在企业前头,帮他们扫清一切后顾之忧,这也是特斯拉项目的成功之处。

因为可复制才更有意义

今年元旦,新的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中国对外开放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此时,特斯拉上海工厂以奇迹般的速度实现投产,不仅是巧合,更是一种证明。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说,特斯拉项目的成功表明,尽管全球经济发展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优良的营商环境依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再一次证明,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开放道路,不断优化自身的营商环境,优质的外资项目仍然会将中国作为最佳投资目的地。“未来,高质量的外商投资还会出现在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教育、文化等各类领域,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斯拉工厂起到了一个示范和先导的作用。”

事实上,如今许多应用在特斯拉项目上的制度、举措,已成为临港乃至上海招商引资的一种常态,示范的意义正逐渐显现。

“一网通办”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在特斯拉项目推进中,它充分发挥出效能。“我们与特斯拉方面通过微信群交流,能在网上说清楚的事就在网上说清楚,能用‘一网通办’解决的问题就远程解决。”伏永明说,通过把行政审批、验收的材料在“一网通办”上告知、递交,企业得以实现最多跑一次,也保证了项目全流程的合法合规。而今在临港,这已经成为招商团队手中的一张“王牌”。

从项目准入开始,临港会派遣专人全程跟进,这也成为了一种惯例。过去要获取行政许可,企业需要与各个政府部门对接,比较麻烦。而在临港全新创设的“集中审批项目联系人”制度下,他们只需与服务专员联系即可,由服务专员统一联系各部门。

在特斯拉项目中,闵之光、奚晓斌就是两名服务专员,他们一个负责解决技术性难题,一个负责把控节奏、排定时间表,让企业“尽快投产”的目标得以实现。2018年7月31日,上海打响服务特斯拉落地的发令枪。奚晓斌就成为了一名项目审批进度的“敲铃人”,他被要求以如期开工为目标节点,倒排计划,同时负责各项审批的进度把关。在每一版的审批“作战图”上,密密麻麻几十个事项,4张A4纸拼起来都写不下,直到去年10月中旬,特斯拉一期项目完成所有竣工验收工作,这样的审批流程图,奚晓斌已经制作了十几版。这样的服务专员,在华大半导体项目、冰雪之星项目落地临港时,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配合特斯拉项目整体提速,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加快工程验收”,成了萦绕在临港地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廖玮心头的大事。目前,临港推出了“提前服务”“容缺受理”“附条件通过”三大可复制可推广的验收措施,保证验收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整个项目的推进速度。

“在项目建设阶段,我们会主动上门,提前服务。”廖玮说,很多企业,尤其是外企,在施工过程中不知道要注意哪些事项,不知道哪些需要验收、怎么验收。提前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容缺受理”和“附条件通过”则建立在对市场主体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特斯拉项目一期验收时,工厂的绿地率尚未达到要求的10%。这类不影响投产,也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情况,我们验收时允许其‘附条件通过’。也就是说,特斯拉方面要做出承诺,在工厂整体完工时,绿地率一定达到相关要求,在此前提下,一期工厂可以如期开工投产。”

然而,无论是“容缺后补”还是“容缺受理”,亦或是“附条件通过”,容缺的只是非关键要件,责任心与底线意识是绝不容缺的。“事实上,特斯拉项目并非‘一路绿灯’,我们也几次给特斯拉建设方发过暂缓单、停工单。”临港地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综合验收科科长唐轶群回忆,就在去年夏天,在一次验收时,他拧开特斯拉工地上的消防龙头,却未见有水喷出。尽管特斯拉方面向他保证,该消防设备按规建造,只是未通水。但没有水压检测结果,就意味着存在风险,他最终坚持暂缓通过验收。

又一次,唐轶群发现项目施工现场及周边存在大面积裸土,施工时尘土弥漫。他当即告知特斯拉方面,要尽快解决裸土覆盖问题,“这是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避免施工时扬尘污染大气。”在耐心的解释与沟通后,特斯拉方购买了一批草籽,种草以覆盖裸土,施工得以继续推进。

“我们有一份负面清单,只要涉及安全、环保等问题的验收,我们绝对守牢底线、寸步不让。”唐轶群说,特斯拉项目正是在边服务、边监管的过程中,创造了速度奇迹,也正因为如此,这一项目才更具有复制推广的意义。

来源: 解放日报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航站区工程环评报批前公示,
·“和爸爸一起上下班!”开在金融楼宇里的爱心暑托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违,今年已抓获犯罪嫌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早鸟票
·配合上海南站设施更新改造,7月起金山铁路部分列
·上海又架起一座市域铁路最大跨度桥
·中国首制大邮轮首航在即,你想要的“吃”“住”“
·一个手机号就能让个人隐私“裸奔”?记者做了两次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崇明线、18号线
·上海动物园今冬意外“翻红”,复古格调成为年轻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