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上海交通大学200多位讲席教授和特聘教授收到了一份暖心礼物——学校联手13家附属医院并引入社会资源,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医疗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也是全国高校首创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服务计划。
人才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续发展的基石,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除了待遇、经费支持、实验室等“硬”条件,还有学校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全方位保障等“软”环境,“健康服务”保障也是其中之一。学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过去不少高层次人才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常常受困于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
据介绍,该计划开启了高校、医院、保险公司、服务平台四方合作的新模式,为上海交大的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了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上海交通大学13家附属医院将为这些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除了社保支付部分,部分自费项目可通过商业保险支付。如有需要,还可提供送医上门服务,比如,可为高血压患者定期送药到家。
其实早在2016年,上海交大便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引入商业保险,为全校教职工就医提供额外保障。2018年底,上海交大启动了新一轮高校人才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学校资源,最终确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的医疗服务计划,实现“1+1>2”的效果,为高校人才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医疗保障。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就必须“让硬件更硬,软件够软”。去年以来,上海交大推行“人事服务改革十大举措”关注人才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从教师入职的各项手续简化、优化,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避免反复跑腿填表,到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生活配套。比如,为青年教师提供设施完善的人才公寓;刚拿到手的校园一卡通事先已预存了一笔费用,新员工进校第一天就能在食堂用餐。“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就要把人才关怀落到实处,让他们真正有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