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最后一天,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谢蓉发完货,准备晚上跟姐妹们聚一聚、唱一唱,开个“小年会”。2019年,创业数年的她终于尝到了甜头,手工艾草作坊发展成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200多位本地绣娘在村里灵活就业,一年内发货30多万单。2020年,她的新年愿望是产值突破2千万元。谢蓉还是村里多家民宿和饭店的老板,跨年夜生意不错。
位于三峡库区的夷陵,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地区之一,从1992年对口帮扶夷陵至今,上海委派挂职干部14批,夷陵已从当年的山区贫困县,跻身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类县市区十强。
上海帮扶让她不再迷茫
从贫困县到“十强区”,夷陵靠什么?上海帮扶是关键因素之一,更需被重视的是夷陵人谋发展的志气。20多年来,当地人都熟悉一句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夷陵的新年故事,别有意义,尤其值得一批刚刚摘下贫困县“帽子”的地方学习。
1994年,三峡库区移民谢蓉一家搬到许家冲村,丈夫给三峡工程跑运输。可随着工程完工,大批建设者撤走,谢蓉一家的日常收入少了。“没有地,没工作,要靠自己找路子。”谢蓉回忆。生活虽然不愁,可如何致富奔小康?这是谢蓉的迷茫,也可能是当下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脱贫没多久的老乡们的难处。
上海对口支援力量在关键时候帮了谢蓉一把。2014年,刚投入传统手工绣创业没多久的她,被安排到上海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是手工和营销技巧,大都市人对于市场和消费的理解,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渐渐明白,要紧的是增加产品实用性,比如手工绣的艾草抱枕,打的是“健康养身牌”。在上海人的牵线下,谢蓉和上海一家公益组织合作,传统手工艺搭上电子商务和旅游服务,扭亏为盈,发展至今已带领村里不少绣娘就业致富。
“给我钱,不如给我技术,或者让我长长见识。”这是谢蓉的真心话,她经常去上海北京等地,主动触碰市场最前沿。近期,她们的刺绣产品又研发提升,还计划与上海雷允上药业公司谈合作。
授人以渔开设培训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下脱贫攻坚阶段更为重要。上海为夷陵开设了“菜单式”培训班,夷陵区对外交流合作办副主任曹钦告诉记者:“多年发展后,夷陵在资金之外,更需要学习上海的先进理念。夷陵把需要的课题告诉上海,上海就会给我们定制一个培训班。”培训班累计培训5600人次,涉及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不少夷陵干部都去过上海,他们认为夷陵当下的发展成果,主因之一便是紧跟上海理念,干部思路比较超前。
教育帮扶也是重点之一。记者在夷陵区东湖中学看到,上海援建力量正为该校新建4间“智慧教室”。校长程易何告诉记者,学校和上海协和教育集团建立帮扶机制,从学校管理、教学理念、课程设计等方面支持。这个月,学校将安排5名管理团队成员到上海培训。多年来,上海已援建改造上海中学、静夷学校等26所夷陵学校,并连续6年举行了“三峡的孩子看上海”“上海的孩子看三峡”夏令营系列活动。
上海对口帮扶夷陵时间久、“成绩”好,不过依旧不松懈。在曹钦的手机上,有专用的对口帮扶项目资金管理软件,各项目进展一目了然。
脱贫致富奔小康,越往后越要稳扎稳打,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多想办法为其他地方的脱贫攻坚战提供经验——这就是夷陵的新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