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科技频道 > 浏览正文


被低估的罗振宇:要成为这个世界的“知识教主”


2020-1-2 15:09:41

 2019年10月15日,北京市证监局发布消息称,“罗辑思维”开始上市辅导,辅导期为9月到12月。

  这意味着,明年初,罗辑思维将会正式启动上市流程。(上市主体为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叙述方便,下面皆用“罗辑思维”来代替)

  早在2017年罗辑思维D轮融资时,其创始人罗振宇,身家就已经超过30亿元。

  而这两年,随着旗下 “得到”App业绩的突飞猛进,罗辑思维估值已经大幅提高到300亿。按罗振宇直接和间接控股41.66%计算,其身家已超过120亿。

  2008年离开央视,2012年与人合伙搞自媒体,2014年自立门户,2015年上线得到,罗振宇一步一步走得非常踏实。

  脱离体制以来,他从一个靠走穴谋生,惶惶不可终日的“无业游民”,变成今天身家百亿的成功企业家。

  有人喜欢罗振宇。他们看“罗辑思维”、用“得到”、听罗振宇跨年演讲,拿出真金白银,为罗振宇撑起几百亿的知识服务帝国。

  也有人讨厌罗振宇。他们认为他是骗子,割韭菜,说他是中年人的保健品,讽刺“中年人听罗振宇和老年人用权健没什么区别”。

  而罗振宇自己说,我就是个商人,没有情怀,只为赚钱。

  我认为,真正的罗振宇,所图者大矣,所谋者远矣。他远远被我们低估了。

  那么,罗振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未来将会怎么样呢?

  让我们通过他的过往,来一探究竟。

  1

  1973年,罗振宇出生在安徽小城芜湖。

  他的父亲,曾因家庭出身不好,受过一些磨难,好不容易才成为工人。

  在罗振宇看来,罗父是底层人民中有大智慧的人。虽然其人生的起步不顺利,但后来也当上了干部,并一步一步爬到厂长的位置。

  按理说,在当时的中国,能够出生在工人家庭,后来又成为干部子弟,罗振宇的生活,已经远远超越了绝大多数同龄人。

  但对罗振宇来说,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完全一片黑暗。

  在参加许知远的《十三邀》节目时,罗振宇说,高考之前的人生,就像是在一根漆黑的烟囱里匍匐前进,所有的目标,就是从烟囱里爬出去,唯一的途径,就是高考。

  而在《人物》杂志的采访中(作者陈墨),罗振宇用了另一个比喻:“上帝给你扔到一个狗洞里,你就爬吧,远方有一个出口,叫做高考,其他地方全是黑暗,爬出去就当人,爬不出去就做狗。”

  要说罗振宇的童年受过什么苦,其实也不然。他唯一的压力来自于父母。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会指着街上的乞丐对他说:你看,那个人不读书,现在在做这个。

  妈妈则会和他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只要你考上大学,逃离这个鬼地方,就算我们母子永不相见都行。

  类似的话,其实中国大多数父母,或多或少都和子女说过。但是罗振宇似乎感受尤其强烈。

  小时候的罗振宇,太在意父母和老师的期待。

  除了父母的这些话让他卯足了劲好好学习,拼命要考个好大学以外,有两位老师的话,也影响了他一辈子。

  一位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别开生面地为每一位小朋友安排了不同的活动,有的孩子去游乐场、有的去动物园、有的去电影院。

  最后只剩一个最不受小孩欢迎的项目:去市图书馆。没有哪个小孩愿意选择。

  老师看到了罗振宇,就说,你最喜欢阅读,那就你去图书馆吧。

  其实,那时的罗振宇,也就看过几本画书而已。老师只是为了把那个项目分派出去,才这样说了一句。

  但罗振宇从此就背上了“爱阅读”的人物设定。为了满足这种设定、不辜负大家的期待,罗振宇从此开始大量地阅读,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对这一件小事,罗振宇日后认为非常“惊险”。

  因为他看到那么多小孩,都拖着鼻涕,对未来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因为爱上阅读,他完全有可能和别的调皮小孩一样,浑浑噩噩一生。

  另一位改变他人生的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他并不教罗振宇,只是他父亲的朋友。

  在罗振宇读初三那年,这位老师来罗家做客,说了一句:这孩子应该去当记者。

  罗振宇问:为什么?

  老师说:当记者多好啊,可以背着相机,跑遍全中国。

  这句话被罗振宇深深记在心里。他从此立志要当一名记者。

  三年后高考时,罗振宇果真报了新闻系,后来又读了传播学的硕士。虽然最终没有成为记者,但是在传媒圈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完成了人生前半段的积累。

  2

  1990年,16岁半的罗振宇,终于成功地爬出了“烟囱”和“狗洞”,逃离了他怨恨的“鬼地方”,背起行囊向西而行,来到500公里以外的武汉,入读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

  这一年,罗振宇读到一本书——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这是他第一次能够不为“稻粱谋”,而是纯粹为求知而读书。这本书改变了他的认知,深深影响了他,直到将近30年后,他和许知远谈起来,还神采飞扬。

  罗振宇耐着性子,把《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文学史》、《中国文学史》这些大部头的书都看了一遍,这给他的整个知识结构打下了一个系统性的基础。他还曾经利用暑假不回家的时间,把《史记》手抄了一遍。

  整体而言,大学时的罗振宇,就是一个爱读书的胖子——“胖子”这个词,从大一就跟着他。

  但罗振宇并不死读书,他不仅善于输入,还善于输出。由于他讲话常常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同学都爱和他聊天,甚至有些同学,晚上吃完饭,连碗都等不及刷,就要来听罗振宇胡侃。

  罗振宇曾经参加过学生会竞选,雄辩的口才让他很容易就当上主席,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职位,二话不说就辞掉了。

  第三位影响罗振宇一生的老师,也在大学出现了。

  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的胡智锋老师,到华中理工交流,认识了罗振宇,对他赞不绝口,于是就极力劝他读北广的研究生。

  罗振宇动心了。

  大四那年,罗振宇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

  结果,由于一心二用,罗振宇的考研并不顺利。虽然他专业成绩非常好,总分也足够,但是政治却差两分——而考研的成绩,不仅看总分,单科也必须达标才行。

  罗振宇的考研梦碎。

  好在找工作有了眉目,广州一所师范学院愿意录取他当老师。罗振宇也准备接受offer南下了。

  不过,爱惜人才的胡智锋并没有放弃,他以罗振宇的专业成绩突出为由,积极争取,为罗振宇搞到了破格参加复试的资格。

  对于能言善辩的罗振宇来说,复试自然是小菜一碟。于是,他顺利进入了北京广播学院。

  1994年夏末秋初,罗振宇乘火车北上。

  早上五点多,火车抵达北京站。由于太早没有车,而罗振宇又舍不得打10块钱的“面的”,就背着重重的行囊,一口气走到了离北京站7里远的朝阳门桥。

  筋疲力尽的罗振宇站在桥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周围的建筑物,心情一片灰暗。多年以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你看着下面的车流,看着旁边大楼隐隐漏出的灯光,一点一点在点亮,特别绝望。你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庞然大物。将来哪辆车会是你的?你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城市拥有哪怕一盏灯?充满了绝望。”(见《十三邀》,许知远对话罗振宇)

  不过,尽管对未来充满绝望,但作为一个学生,罗振宇还可以在象牙塔里面逃避三年。

  他的梦想是进入中央电视台——这也是他们研究生班上,几乎所有人的梦想。

  当听说拿了“三台”奖学金的人进央视很容易,罗振宇就拼命写论文、发论文,希望拿到这个奖。研究生三年,罗振宇整整发了18篇论文,现在在知网上还能查到一些。

  但是当时的中央电视台是何其高大的所在,要进入央视何其之难。罗振宇费劲了心思,最终也没能成功。

  不过他的工作也还算找得不错,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成了于丹的同事。

  这一年是1997年。24岁的罗振宇,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铁饭碗,谋了多年的“稻粱”,已经到手。

  3

  不过,从进入北师大青年教师公寓的第一晚起,罗振宇就再次陷入绝望。

  破败的宿舍给他留下的印象且不提,当晚让他深感恐惧的,是楼里面一位同事,睡觉时耳朵爬进了蟑螂。那位同事凄厉的叫声,让他多年以后想起来,仍然不寒而栗。

  罗振宇本来以为,拿到体制内的职位,就可以养家糊口了。但第一个月工资下来,就打了他一闷棍。

  他的工资,是每月600元。作为一个胖子,即使是每天吃食堂,这些钱也不够花。

  最让罗振宇难堪的,是他虽然工作了,但是却没钱回家看父母。按照600元一月的工资,他不可能在过年回家时,给父母打一个千元的红包。

  这种无力,让罗振宇有一种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愧对父母教导的负罪感和羞愧感。

  不得已,他只好到外面找兼职做。

  好在他文笔好,口才好,又会来事,找兼职还是很容易的。

  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大力扩张,人才极度缺乏,所以有很多工作机会外包。罗振宇就经常在央视的各个剧组串场,帮人做策划和撰稿。

  这时,在外面兼职的收入,已经比在大学教书要多了。但是罗振宇还没有下定决心辞职。毕竟,以90年代人们的心理,以及罗振宇的成长历程来看,他要放弃铁饭碗,肯定也要经过剧烈挣扎。

  两件事的发生,帮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一件是与宿舍舍友的矛盾。

  当时,罗振宇正好接了央视一个剧组的活,有半年时间住在外面,没有回学校住。舍友就把老婆接过来,住进了宿舍。

  罗振宇结束了剧组的工作,回到宿舍的那天,舍友跟他说:我建议你离开。你也看到了,我老婆现在住在这里,不管你回来不回来,她是不会走的。你要不介意,那就大家住一起。

  罗振宇二话不说,背包就走,去到同学家,在沙发上蹭了两个月。

  第二件事,是他终于等到了央视的招工机会。

  罗振宇经常在各个剧组串场,工作广受好评,其中一个剧组的负责人对他非常欣赏。后来该负责人受命组建一个新的节目,名为《中国房产报道》。他问罗振宇是否愿意加入。

  这是罗振宇多年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当然十分愿意,但是也有顾虑。

  这时,他已在北师大工作三年。而他的同班同学进入央视的,已经在央视工作三年。如果罗振宇此时进入央视,再从头干起的话,他就和同学之间有了三年的发展差距。对于心高气傲的罗振宇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罗振宇就对那位领导说,我很愿意加入央视,但是有一个条件,我要当主编。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要求。因为罗振宇当时进央视,不可能拿到正式编制,只能当临时工,而央视还没有过临时工当主编的先例。

  但又是“惜才”两个字起了作用。领导努力帮他争取,终于让罗振宇如愿以偿,不仅进了央视,还当了主编——他是央视历史上第一个临时工编制的主编。

  这是2000年,罗振宇27岁。

  4

  2000年的央视,极度缺乏能写的年轻人,而罗振宇,恰好很能写。

  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能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就往那里钻。最高光的时刻,罗振宇连续三年,担任了央视3.15晚会的总撰稿人。

  他在央视站稳了脚跟。此后,又陆续担任了《商务电视》、《经济与法》的制片人。

  2004年,罗振宇得到了他在央视最重要的一个机会:担任《对话》栏目的制片人。

  《对话》于2000年由王利芬创办,到2004年,已经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之一。

  王利芬离开《对话》后,央视领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制片人,直到半年后,才决定让罗振宇试一试。

  当时,这个栏目已经走到了顶峰,往任何方向走都是下坡路。所以罗振宇也没有太大的修改,基本上是按照王利芬定下的方式,修旧如旧,只是把现场表现形式做了一些创新。

  罗振宇明白,要在这个节目书写自己的丰碑,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他把担任制片人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机会。

  由于这个节目要开大量的策划会,罗振宇有机会接触到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高级别的官员。

  他利用央视的名气以及公费的便利,以策划为由,邀请自己喜欢的专家学者到央视给自己上课。多年以后,他向许知远笑言,这其实是贪污腐败。他等于用公费重新上了一次大学,而且是最顶级的大学。

  罗振宇的制片方式和一般的制片人也不一样。他会把自己代入主持人的角色,不仅自己撰写主持人的开头语和结束语(这并不是制片人的工作),还常常要求主持人不能有自己的发挥,必须和自己完全一致——他称之为“灵魂附体”。如果哪个主持人不好好配合,他就会感觉“半身不遂”。

  尽管《对话》栏目依然风光,但罗振宇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他能够明显感觉到电视已经走入了下坡路,而互联网正在风起云涌。用他的话说:“船还是这条船,但是底下的水慢慢枯竭了。”

  另一方面,罗振宇越来越羡慕主持人,而不甘于留在幕后当制片人。尽管他的名字会在节目最后出现在显眼位置,但是没有人会注意到。因为所有的光环,全在主持人身上。

  罗振宇悟出一个道理:时代已经变了,组织的力量在弱化,个人品牌在突出。未来将是个人品牌大放异彩的时代。

  他有了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愿望:我一定要想尽办法,把这张胖脸放到电视上去,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时,恰好他的顶头上司郭振玺,把他从《对话》节目拿下,换到另一个名气更小的节目去当副制片人。

  这是一种莫大羞辱。很多年以后,罗振宇都没想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郭振玺。而他也对那一段历史讳莫如深,直到郭振玺贪腐案发被查,才敢光明正大地说出来。

  对当时的罗振宇而言,与领导的矛盾还在其次。难受的是,从大节目的制片人到小节目的副制片人,意味着他的人生在倒着走,对于毕生都在追求“成长”、争强好胜的罗振宇而言,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于是,他一怒之下,干脆辞职了事。

  这是2008年,罗振宇35岁。

  5

  罗振宇的父亲很担忧儿子的前途。他忧心忡忡地说,你从央视离开,一个月能赚到一万块钱吗?

  罗振宇也不知道,他的内心也非常惶恐。

  好在,有多年央视的光环在,他谋生的本领还是有的。

  一些机构请罗振宇去讲课。为了证明自己每个月能赚得比一万块钱还多,罗振宇定了每堂课一万五的价钱。他的课很受欢迎,很快,赚的钱就远远超过了在央视时期。

  而这时,也有很多其他机会向他涌过来。最多时,他手里同时握着8个offer。

  在8家机构里面,有一家在当时并不起眼,但是有一个好处:可以当主持人,能露脸。

  这个机构是第一财经,他们邀请罗振宇担任《中国经营者》栏目的主持人。

  尽管这份工作是罗振宇梦寐以求的,但他还是十分顾虑。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网游新规征求意见,游戏圈巨震波及海外股市
·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新增韵达速递、投中网等35个自
·拼多多事件之后,为何腾讯阿里们群体缄默?
·“全民加速奔小康”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联发科成全球最高市占手机晶片制造商 占比达31%
·民营火箭 夹缝求生
·以后上网或用网证,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4洲6国的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齐聚2020腾讯科学WE大
·音集协要求快手停止侵权并赔偿13万元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约谈电商平台 严禁用“特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