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发布,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消息,市政府批复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批复明确,浦东新区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之一。要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加快建设浦东交通枢纽,新增铁路上海东站,构建机场与铁路一体化交通,加强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国际机场之间的直达交通联系,坚持公交优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加强对3个历史文化名镇、7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处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
(摘要)
一、认真落实国家战略。浦东新区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之一。要认真落实国家战略,立足国土空间全域,加强城乡统筹,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浦东新区。
二、严格落实底线约束要求。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管控浦东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5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9万人左右。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805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4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小于30.17万亩。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三、构建城乡统筹的空间体系。要围绕底线约束、创新发展、品质提升的导向,延续浦东新区历次规划思路,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新要求,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规划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主城区、新城和城镇圈为抓手,统筹空间资源要素,挖掘空间发展潜力,按照“撤并、保护、保留”三类方式,对乡村地区进行分类指引。规划形成全覆盖、均等化、高品质的公共中心网络。
四、搞好重大专项统筹。要加快建设浦东交通枢纽,新增铁路上海东站,构建机场与铁路一体化交通,加强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国际机场之间的直达交通联系,坚持公交优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功能区,全力打造南北科技创新走廊,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形成大飞机总装、临港重装备2个产业基地及25个产业社区,保留若干零星工业用地。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和住房结构,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高等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构建公平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年龄段的公共服务保障支撑。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加强对3个历史文化名镇、7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处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强化对街坊尺度与规模的控制,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文化内涵。明确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目标,通过科学预测需求,优化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布局。
五、加强镇村规划指引。要以城镇圈为单元,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统筹高等级设施配置;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单位,统筹配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各城镇圈确定的发展策略,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共享、交通网络互联等方面的规划要求,指导新市镇总规、控详规划、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
六、处理好近远期的发展关系。要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明确空间发展重点。从产业转型发展、土地整治行动等方面,开展近期行动计划,分阶段落实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标,引导城市近期建设有序推进,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全过程管理。
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浦东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要坚持底线思维,以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浦东新区政府要及时公布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开展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促进浦东新区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浦东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