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进入12月,各大医院儿科爆棚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下同)
12月以来,上海儿科就诊人数持续走高,排队三四小时并不稀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数据显示,上周日均门诊量高达8600余人次/日,最高峰达9700余人次/日,日均就诊人数比十月增长50%。上海市儿童医院最近的单日门急诊量也已突破9000人次大关。在东北片区的新华医院,最近两周就诊人次也较此前两周增加了两成。临床医生表示,这波就诊高峰中,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甲乙型流感检出率均增多,其中又以乙型流感中的“Victoria”型偏多。
流感检出率增多
“张开嘴,别动。” 在普陀区人民医院4楼,儿科主任金晓群用棉棒迅速在5岁患儿豆豆的口腔里擦拭了几下,然后将棉棒放进一支小试管内。“把这个交给检验科,然后再验个血看看。”约半小时后,豆豆妈妈拿着报告焦急地坐在了金主任的面前。“阳性。”金主任又结合验血报告和高热、咳嗽等症状判断,豆豆“中招”得了流感!
豆豆妈妈介绍,孩子此前已经有了咳嗽等症状,昨天突然发高烧,最高体温40℃。想到幼儿园里最近出现了不少流感病例,好几个班级都隔离了,她带豆豆来检查,果然是流感。
“就进入12月份以后,患儿人数持续走高,比11月翻了一倍多。甲乙两种类型的流感检出率均有所增加,最近感觉乙型流感更多。”金晓群告诉记者,冬春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高峰期,此外,乙型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也不少。奥司他韦颗粒成为患儿中的“紧俏品”。
复旦儿科医院门急诊办主任沈国妹介绍,此波就诊高峰,呼吸科、消化科患儿增长最多,甲流、乙流、轮状病毒肠炎等均不少。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晚上10时仍是“就诊高峰”。一位家长在朋友圈里写道,“来得不是时候,挂完号前面还有200个人,但这个季节,去任何一家医院恐怕都‘不是时候’。”
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主任黄丽素同样感受到了“季节性压力”:患儿数量比之前翻了1.5倍,所有医生都加班上阵了。黄丽素也很无奈,“一方面,时候确实到了,流感发病率上升了;但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太焦虑,一天居然要来三次医院。”
呼吁普及快筛手段
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可有鼻塞、流涕等。在临床上为了辅助诊断通常医生都会用“鼻/口咽拭子”作为快速筛查手段。在流感季,医生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即可得到更准确的诊断。
但是,患儿丫丫的经历却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上周,丫丫突然出现高热症状,父母带她前往家门口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就诊。医生为她申请了“快速筛查”,结果显示甲流为阴性,并没有乙流的筛查结果,一家人也就没当作流感来治。丫丫回家后高烧不退,三天后换了一家医院,快筛结果显示为乙流。“后来我才得知,第一次的那家医院不做乙流快筛,孩子因此没有及时吃抗流感药物。”
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并不少。家长张女士怀疑儿子感染流感后,不想去大医院人挤人,便到了家门口一家二级医院。然而,医院只有验血进行抗体检测,而抗体检测在感染初期结果并不准确;同时,医院也没有专门供儿童服用的小剂量奥司他韦颗粒。“一颗胶囊,要么掰开;要么溶于水后照医生所说的量服用,有点麻烦。”张女士感慨地说,想要跟大医院做到完全同质化服务并不容易,这也是许多家长宁可到三甲大医院去排队的原因之一。
“快筛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但它却为医生提供了便捷,毕竟流感需要快速诊断并治疗,防止并发症。”上海某二级医院的一位儿科主任告诉记者,她曾多次打报告要求医院增加咽拭子这种“快筛”手段,也曾呼吁引进更方便儿童服用的小剂量奥司他韦颗粒,由于种种原因,且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一直没有落实。同样的情况,在上海并不是个别现象。
症状稳定不必反复送医
面对激增的患儿人群、越来越焦虑的家长,黄丽素觉得,在医疗资源已饱和的情况下,还是有必要给大家反复做健康宣教。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甲型相对发病更急,也更容易带来并发症,且抗原容易发生转变。2009 年流行的甲型 H1N1 病毒就是来源于禽、猪和人的重配株。而乙型相对较“温和”,起病没有那么急,威力没有甲型“凶猛”,其变异也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