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产、教、城融合新发展论坛昨天举行。会上宣读了关于邀请临港新片区高校联盟共建产业大学倡议书,产业大学将依托临港集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临港创新管理学院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大学平台,整合高校的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采用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高校支撑的模式,紧密结合新片区重点产业与人才需求,建立从在校大学生联合培养、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到社会求职人员岗前培养的新型产业教育体系,为把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人才新高地贡献力量。
去年9月,在市教委指导下,临港区域高校联盟成立,上海电机学院担任首届轮值单位。一年多来,联盟协调各成员高校加强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相关工作内容丰富并初见成效,“学生受益、教师受益、社区受益、企业受益,临港地区产教城融合发展”良性态势逐步显现。今年临港新片区的设立,对各高校进一步融入产教城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会上,“临港区域高校联盟”正式更名为“临港新片区高校联盟”,上海海事大学当选新一届联盟轮值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表示,将深入推进与临港新片区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发展服务新片区的高端智库,勇于担当高校使命,助力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高校将增强产教城融合的主动性,努力打破封闭办学、自我评价的发展模式,牢牢把握为新片区发展培养“适销对路”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
上海海洋大学负责人表示,要聚焦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协同创新,加强海洋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攻关突破,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海洋(深渊)工程装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产学研合作。
作为新入驻临港新片区的高校,上海电力大学对新片区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工作提出建议,包括建立高端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和绿色再制造中心,在新片区集中设立高校大学科技园,组建上海临港能源电力产学研联盟等。
临港集团创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刚表示,将按照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主动寻求与临港高校合作,加大新型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孙培雷表示,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加成熟地联合新片区高校和其他兄弟院校,共同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产教城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城兴人旺、人心向往的“未来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