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鉴真号”带着一批承载中日友谊的鉴真文物抵达上海。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上海博物馆将于12月17日举办“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通过年代跨度极大的两批展品呈现日本的过去与现在,并以此致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先贤先学。
位于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这座具有中国盛唐风格的建筑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日友好的象征。据记载,公元743年始,鉴真应邀去日本弘扬佛法,历尽艰辛,前五次东渡均遭失败,第六次到达日本时已是公元754年。他不顾生命危险,经过十多年终于达成所愿,彼时,同伴死去多人,他亦双目失明。鉴真东渡,带去中原文化,为日本的文化、宗教、艺术、医学、建筑学等方方面面作出巨大贡献。日本因此称他为“过海大师”。
本次展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东征传绘卷》绘于1298年,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过程,大部分故事情节根据日本奈良时代著名学者淡海三船编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绘制。作品由镰仓的画工六郎兵卫莲行绘制,书法大家藤原宣方等人分别书写叙文。当时共有十二卷,十五世纪后期已经演变成五卷的形式。此次展出的两卷,分别为卷二(展出时间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和卷五(展出时间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
另一件国宝级文物——金龟舍利塔,也与鉴真有关。据透露,此塔是为供奉鉴真带去日本的舍利而铸造的容器。相传鉴真东渡时不慎将舍利掉落海中,金龟背驮舍利浮出大海,故容器呈金龟背驮宝塔之状。但另一种说法认为,在密宗中金龟是佛教世界的支撑,因而才铸成此状。舍利塔铜铸鎏金,塔顶屋檐等各部分均按照宝塔的建筑结构制造。塔身采用透雕工艺刻画藤蔓花纹,透过花纹可以看到一个琉璃瓶,里面存放了十粒舍利。日方工作人员伊藤圭子透露,这些舍利都是鉴真从大唐带到日本的,十分珍贵,平时在唐招提寺也难得有机会一见,这是首次在海外展出。
除了五组与鉴真相关的古代文物,此次展出的68面由日本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创作、置于唐招提寺御影堂内的隔扇画,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介绍,唐招提寺中的御影堂是供奉鉴真和尚像的地方。东山魁夷在接到为御影堂内的壁龛、拉门绘制图画的任务后,他潜心研究鉴真的生平与唐招提寺的历史,遍访日本的自然景观,绘制了《山云》和《涛声》。上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东山魁夷作为日本文化界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中国,之后又连续两次来到中国实地写生,完成了《扬州熏风》《桂林月宵》《黄山晓云》的创作。东山魁夷一改往日擅用色彩的表现手法,用近乎单一的颜色、以浓淡的变化塑造不同层次,绘制了御影堂内的这68面隔扇。这些巨制从构思到制作完成花费了10年心血,是东山魁夷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往日里,这些作品守护着鉴真和尚像,鲜为人见,此次是在中国的首秀。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隔扇画是乘坐“新鉴真号”轮抵达上海的。据透露,2016年,正是该船护送“新鉴真”大师坐像去日本,如今护送带着浓浓日本人民友谊的鉴真文物归来,具有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