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模戳印花,简单操作后就能拓印出画作、明信片;用传统剪纸技艺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方形花灯,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添一添喜气……为期三天的2019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昨天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博览会以“中国手造,蒸蒸日上”为主题,刺绣、编织、布艺、造纸、竹艺等80余项国内外非遗手工技艺吸引手造爱者打卡体验。
不少外国友人对中国非遗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拍照留念或询问体验课程。国际化也是今年手造博览会的一大亮点,继施华洛世奇、DMC之后,德国缝纫工具巨擘PRYM、创意颜料巨擘MARABU、以及美国创意黏土巨擘POLYFORM、法国创意彩绘和手账领军ALADINE等首次亮相手造博览会,国际手造专业材料商齐聚。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依赖便捷的工业制品的同时,亲手制作、亲子体验能在放慢的时间里感受生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手造会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因为它可以让人找到自己生存价值的空间。”
来自日本的长谷川宗佳现场手把手传授水引瑞穗艺术课程。水引是一种细纸绳编织工艺,其源头是唐朝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而瑞穗是日本传统的装饰品。只要掌握编织方法并混合搭配,就可以做出复杂的造型。长谷川宗佳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参加手造博览会,希望把日本的传统之美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
十余件牦牛绒包包亮相青海果洛展区,这是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协助青海果洛研发的新品。在手造博览会“非遗扶贫”板块,60余位来自新疆、青海、云南、四川、贵州等上海对口帮扶的省市自治区的非遗传承人,带来了苗族、彝族、藏族、羌族、土族、哈尼族、布依族、撒拉族、蒙古族等30余项少数民族非遗技艺,进行展演、展示、销售、体验等。
参与制作牦牛绒包包的卓玛吉介绍,牦牛绒比羊绒更轻、更柔软,还不沾水。果洛州玛沁县雪山乡阴柯河村为扶贫重点村,而雪域果洛地处高原,具有牦牛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牦牛绒可以说是脱贫致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今年,包括卓玛吉在内的5名传承人(群)参与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果洛研修班的学习,将学习到的牦牛绒毛毡技艺带回家乡。“参加培训、参加展会,学会了新技艺,审美也提高了。”卓玛吉透露,目前正与设计师合作,将推出牦牛绒围巾、衣服等。
汪大伟说:“从资金扶贫到教育扶贫,挖掘各民族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经过PACC几年的培训,手艺再创造,唤醒传统工艺,开发出新的产品,走近当代生活。希望通过手造博览会的平台展示产品,对接市场需求,吸引投资商的注意,扩大扶贫的规模。”
活动由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创意设计师协会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