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个多月来,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开门第八件事”。11月25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彭燕玲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中介绍,《条例》实施至今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3401起,罚款约164万元,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看数据:93%罚单开给单位,226条违法信息纳入征信平台
四个多月来,上海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14.3万人次,开展执法检查5.9万次,在全市形成垃圾分类执法高压态势。据彭燕玲介绍,城管执法队员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3401起,罚款约164万元。其中,单位3151起,占到了约93%,个人250起。
“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者实施信用惩戒。”这句话是动真格的。据彭燕玲介绍,《条例》实施以来,共向市征信平台推送生活垃圾分类违法信息226条,违法者的信息依法纳入公共信用平台。
从全年表现来看,今年1月到10月,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查处了4673起生活垃圾分类案件,其中未分类投放案件2285起,未设置分类容器案件2195起,占据了案件总数的“半壁江山”。
析现象:小区优于单位,个别物业趁机降低成本
通过专项执法工作的推进,有利维护了市容环境的正常秩序。不过,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彭燕玲指出,总体上,居住小区优于单位垃圾分类效果,但部分小区投放设施还存在不到位现象,居民生活习惯也需进一步培养。“有的小区主要依靠保洁员二次分拣,居民依赖志愿者监督,误时投放时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单位层面,分类效果也有悬殊。“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较好,而一些医院、高校、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火车站等行业的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效果不容乐观。”彭燕玲说,“在收运环节,我们也发现了生活垃圾收运车辆跑冒滴漏和混装混运等违法行为。”
彭燕玲还注意到,部分物业企业未有效履行法定义务,“有的物业企业因生活垃圾分类增加了成本、增加了工作量,积极性不是很高。个别物业企业甚至趁撤桶并点之机,相应裁减保洁人员降低运营成本,造成小区保洁水平下降。”
今年11月,城管首次进驻四叶草护航进博会。
谈未来:加强对高校医院等单位的执法力度,打击混装混运等违法行为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将充分发挥5950个城管社区工作室作用,联合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监督员一同引导单位和广大市民群众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彭燕玲表示,将加强对高校、医院等单位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和执法检查力度,使窗口单位、公共机构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还要加大收运环节和末端处置环节的执法检查,避免混装混运、遗撒滴漏、混合处置等违法行为。“我们还要引导物业企业积极履行法定责任的法定义务,对拒不履职的严格执法,并将被处罚情况与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和评优评先等挂钩,实施信用惩戒。”彭燕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