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进博会大单落地跑出“上海速度”!去年11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首届进博会签订“2+4艘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今年10月,首艘大型邮轮正式开工。
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就能生根开花,离不开关键环节打破痛点。规划审批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两个多月”缩减到“10个工作日”,属于全国少见。从今年9月起,这一“上海速度”覆盖全市每年上万个建设项目,并为第二届进博会项目落地打下基础。
规划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Vista级大型邮轮订单,是首届进博会最大的单笔合同,也是以开放促中国产业升级的亮点案例。这类大型邮轮,是船舶工业设计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没有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
如果落地上海建造,首先要有体量匹配的船坞。承建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迅速决定:投资近19亿元对外高桥厂区实施内部改造。项目落地之路却遭遇了“堵车”——规划审批。
外高桥厂区地处浦东长江沿岸,地况复杂。由于历史原因,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全覆盖,规划再调整也面临许多限制。项目规划审批推进缓慢。
“邮轮项目从落地到交付环环相扣,如果不能按时拿到规划许可证,意味着后续所有环节都会受影响。”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清说。眼看着10月份邮轮开工任务越来越近,建设单位上下都十分着急。
项目在规划环节就“卡了壳”,负责规划审批的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迅速对接相关部门,提出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并行,根据控规初步研究、项目投资备案,提前将数据录入信息平台。同时,把时间要求最紧迫的子项目——薄板中心建设审批手续交由市级规划资源局协调负责,大大缩短审批时间。
今年5月5日,赵清终于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本以为相关手续加起来起码得跑两个月,悬着一颗心生怕赶不上开工节点,这下邮轮如期交付有望,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他说,“全部流程只要10个工作日,我们为‘上海速度’点赞!”
上海速度不是“特事特办”
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批全流程,这不是为外高桥邮轮总装建造项目“特事特办”。从去年起,上海在规划审批“多规合一”“多证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方面加速改革。如今,“上海速度”已经在全市铺开,甚至创下了“全国第一”。
9月29日,上海大歌剧院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三证合一”。10月24日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一期附属工程及设施)、10月22日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配套项目、10月21日开利空调冷冻系统项目等一批项目通过竣工规划资源验收,率先实现了规划验收、土地验收和档案验收的“多验合一”。9月17日,上海中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取得土地出让合同1个工作日内,即领取了奉贤区规划资源部门核发的“五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截至今年9月底,“多规合一”平台已陆续为市、区两级行政管理部门开通800多个用户端口,行政协助征询1200余次,平均部门回复意见时间由过去的1个多月压缩至6.8个工作日。改革后的规划用地环节受理材料从131件次精简至76件次,每个审批事项从原来法定的30或20个工作日全部压缩至5至10个工作日,时间大大缩短。
“上海速度”的效果逐渐显现。上海是世界银行在中国考察营商环境的两大城市之一,统计权重达到55%。在规划审批改革助力下,“办理建筑许可”手续办理环节由原来的19个精简至9个,办理时间由169.5天减少至52天。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由全球第121位提升至第33位,提升幅度创下世行测评历史上单一指标年度最大升幅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