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院士荣获“杰出教学奖”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10月15日举行的首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院士荣获“杰出教学奖”,成为沪上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学工作者。这一奖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奖励力度最大的奖项。其中,“杰出教学奖”获得者将获奖励100万元。
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身上的光环很多。她是世界知名的“乙肝病毒克星”,十多年前研制了“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剂”。但她更喜欢听到的称谓是“老师”。她常说,国家需要创新,靠一个人不行,育人、培养人才,教师责无旁贷。
2012年,年近八旬的闻玉梅重返大一本科生课堂,开设了一门《人文医学导论》课程。当时,越来越多的伤医事件、不断加剧的医患矛盾,使闻玉梅开始思考“我们的医学生究竟怎么看待自己的职业”。她开设的这门医德课程,不是普通的说教,而是师生坐一起讨论。第一堂课,闻玉梅和同学们就关心的“敏感话题”聊天。她说曾有内科医生向她取经如何动员学生,因为有学生觉得外科医生收入好,想要转行。“我让他告诉学生:别以为外科医生赚钱快,但内科医生赚钱的时间长,七八十岁看专家门诊不是照样赚钱吗?”结果学生的回答令她有些无奈:对不起我要讨老婆,这个时间来不及。
“对年轻医生来说,这是个现实问题,”闻玉梅语重心长地说,“但作为医生,我们既要解决老婆问题,房子问题,更要解决我们一生的价值在哪里。”闻玉梅毕业于上世纪50年代,她说:“老师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心中永远有患者。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生命,病人把生命交到我们手里,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到病人的生命,所以你这一生既然选了医学,不管是公共卫生,是药学,还是医疗系,你都应当想到人,人的生命。”
闻玉梅向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从医经历。她1951年开始学医,当时觉得穿上白大褂很神气。后来去华山医院实习,老师要求学生给病人叩诊时必须把手焐热,把听诊器焐热。如果要解开病人的衣服检查,检查完一定要帮病人的衣服扣上,“老师自己就是这么做的。”闻玉梅告诉学生,“就是这些老先生的影响,一个最初认为当医生很威风的人,到了毕业时,已经理解了一点——病人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第一堂课,闻玉梅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此后,这门改名为《人文与医学》课,搬到了网上成了共享课,赢得全国400多所高校15万名学生追捧,奏响了医学与人文的交响曲——医者仁心,无畏坚守。
无论是医学人文课,还是专业课,在闻玉梅的每一堂课上,都潜移默化蕴含着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微生物学教学中讲帝国主义细菌战的罪行;讲无菌手术时提到白求恩的故事;讲诺奖得主时重点讲居里夫人热爱自己祖国波兰,将发现的第一个放射元素命名为Po;讲自己的老师林飞卿抗日战争期间用黄豆汤代替牛肉汤成功培养细菌的历史;讲医学微生物学的魅力时,提出中国未来宇宙学中利用微生物占有地位的设想。
闻玉梅常说:“我是一个步行者。尽管前进的道路很泥泞,充满艰辛,只要目标清楚,步行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作为一位‘步行者’,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既光荣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