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首届进博会以来,上海城市面貌越变越美。国庆期间,许多游客欣赏过黄浦江光影秀,路过繁忙干净的街道,体验过便捷通达的交通,纷纷称赞“这就是国际大都市该有的样子”。许多“场景”正是来自城市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精心雕琢。
为迎接第二届进博会,这份“精心”又要升级。记者从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今年城市建设与管理将通过有针对性满足公众需求、扩大精细化管理范围等手法,提升能级。
不搞“大建”,提升工程有“针对性”
国庆群众游行方阵上海彩车上出现的“四叶草”,正是进博会主场馆。今年,“四叶草”再度升级,在工程建设现场的游客却看不到扬尘弥漫的施工场面。
“今年13项进博会重点工程项目不搞‘大建’,而是有针对性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尤其在交通设施方面。”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朱剑豪表示,截至目前所有工程已完成90%进度。
有针对性的各类需求,来自专业人员对去年进博会运营情况的评估分析。去年,进博会参展商“一个展位难求”。今年“四叶草”进行展览规模提升工程,利用“加层”增加近6万平方米面积。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在10月份进行试运行。
“许多工程规模不大,却像针灸一般有一针疏通的功效。”朱剑豪说。位于嘉闵高架-崧泽高架立交附近的崧泽大道跨线桥人非设施,是在铁路下方挖出一条地道。虽然体量不大,却能满足居民和非机动车在西虹桥、东虹桥区域的往来需求,打通交通堵点。10月中旬,国家会展地下人行通道东西段、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陆续投运,从虹桥枢纽到“四叶草”便有了地下、地面和地上立体通道,两大区域的联系因此得到加强。
一些提升工程进一步凸显了上海特色。国庆“火”遍全网的黄浦江光影秀,正是充分利用外滩、陆家嘴、北外滩两岸楼宇和堤岸既有的景观照明灯光基础。从去年起,黄浦江启动景观照明提升工程,今年范围有了延伸、品质有了提升。从吴淞口至徐浦大桥之间基本形成了浦江景观照明的连续界面;在品质方面,展现经典外滩的纵深感,时尚陆家嘴的律动感,魅力虹口的人文感,工业杨浦的厚重感,艺术徐汇的灵动感,活力宝山的现代感。
“席地而坐”,把精细化做到极致
大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门面,需要持之以恒地保持整洁。今年,上海道路保洁精细化作业的区域进一步扩容。
去年首届进博会,上海在重要景区、商圈等开展保洁重点保障,包括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外滩风景区、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等17个重点区域,而且实现了“席地而坐”的保洁标准。今年,在巩固第一届进博会保洁成效的基础上,新增7个重点区域。此外,黄浦江滨江45公里岸线精细化保洁区域,也由原来的黄浦区段拓展到包含黄浦、徐汇、虹口、浦东四区的大部分岸线。
从统计数据来看,上海今年开展了600多场“洁净上海”清洁行动,累计清理死角盲区数量8000余个,清除垃圾6000余吨。每一项数据都来自许多人的辛苦付出。
有“陆家嘴的会客厅”之称的浦东滨江,有一条1.5公里的滨江大道,一天最多要派60多名保洁员。陆家嘴市政绿化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韩宝庆表示,为迎接国庆节,9月25日起,亲水步道和机动车道的保洁人数从每天两个班次34人增至54人;10月10日开始,备战进博会,保洁人数还将增至每天两个班次64人。这样的密度,相当于每四五十米的路段就有一名保洁员值守,确保地面暴露垃圾10分钟内清除、烟灰缸时刻不超过5个烟头、不锈钢护栏和座椅戴着白手套擦不出灰。
管理经验,逐步确立常态化机制
进博会期间,上海“申字型”高架将摆放17.5万盆鲜花,“四叶草”周边重点区域将营建5块自然花海,吸引路人游客驻足观看。这样的美景,逐步走入城市的每一个街区。
今年,上海继续通过“美丽街区”建设,让城市面容焕然一新。一共实施473大项2306小项整治任务,围绕“19+15”重要通道提升238处周边环境。
不少去年的精细管理经验,今年变成常态化。去年,上海启动100公里架空线整治,今年又要完成100公里。记者从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获悉,考虑到架空线管理的长效性,上海开展“完善城市道路架空线、综合杆管理机制与立法研究”课题研究。针对法制不完善的情况,研究推动修订《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强化执法监督及联合惩戒措施。在沿街立面和户外设施整治方面,上海今年出台上海市户外招牌综合管理指导意见,还设立首批30个建筑物外立面专项整治试点。
精细化管理还需要人才这样的“软实力”。位于进博会保障重要区域的闵行区新虹街道,建成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训基地,配备户外实操场地、多功能教室和会议室。内部还设置市政交通、市容、绿化、环保、安全、城管执法等8个领域150多项的教学展示场景和实操演练。人员在培训时可以体验街区仿真模型,视频动画讲解,让基层养护管理人员得到专业化、标准化、场景化的培训,通过提升素质来提升长效管理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