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大都市奥林匹克竞赛于9月6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球32个国家、45座城市的45支队伍参赛。受邀参加的有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任毅、周祎晨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王慧和李汉卿等学校代表。他们共同组建上海代表队,最终在4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国际大都市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其中任毅同学获得了物理组金牌。
试卷只提供英语和俄语版本
国际大都市奥林匹克竞赛由莫斯科市政府主办,竞赛内容涵盖数学、信息、物理、化学四门学科。赛程包括团队赛与两轮主赛,上外附中陈明老师称:“所有的参赛者都是万里挑一,我们上海队的队员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因为是国际比赛,所以对于选手的语言能力有较高要求。”上外附中辅导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李启翔老师提及获奖难度时解释道,“国际大都市奥林匹克比赛的试卷只提供英语和俄语两个版本,要看懂题目需要极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不仅如此,不同于国内的其他竞赛,国际大都市奥林匹克竞赛由于极其看重化学的实验部分,其难度相当于高校水准,因此需要提前添置相关实验器材并进行相应培训。
“相信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李汉卿同学说,“其实这次竞赛的内容很难,要求理论和实验双管齐下。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研项目,希望能补充我的理论知识。”“在竞赛前夕,我们两位参赛选手还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着重复习。”“比赛时,我旁边坐了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同学,我们俩一见如故,慢慢聊了起来。比赛结束后,我们还聊了很长时间,交流了不少学术上的问题。我觉得在异国他乡也能交到好朋友,并了解到国外竞赛的水准,同样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化学与李汉卿之间的缘分早已注定。自他初二第一次接触化学以来,就被它的神奇魅力所吸引。原子与原子的碰撞,分子与分子的结合,物质与物质的相互转化,开启了李汉卿的化学之路。在这条路上,一位位优秀的老师让他在化学这条路上越走越带劲。
“其实开始时我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我比他们更多了一份热情。”李汉卿说,“愈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理论知识,越是会了解化学的精妙所在。我发现,即使化学反应再复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三年来,我对于化学的探索之心随着我在化学之海的遨游中逐渐壮大,对它的热情也有增无减,一天天在增长。”
就是这份对化学的热情和求知欲,让李汉卿在化学上有所见地。除此之外,平日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也经常能见到李汉卿的身影,“我还打算在下一次学校举办的活动,上去表演吉他呢”。
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美国化学竞赛金奖……这种种荣誉都没有让李汉卿沾沾自喜、因此而满足。反而让他更坚定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小小的门中窥探整个世界”
王慧荣获了第四届国际大都市奥赛铜牌、第3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决赛金牌。采访中,她饶有兴趣地回忆参加NOI的一幕说:“第一次接触到编程,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机器人项目。那时我被分配到对外交流组,可当我看到其他组的计算机编程时,仿佛产生了化学反应,突然对其不可自拔。于是我一边完成自己的对外交流工作,一边自学相关的编程技术。”
“高一的时候参加NOIP,结果只考了全市的第69名。那时受到的打击其实是挺大的,主要是因为市队的名额很少,只有十个人,很担心自己会进不了市队。后来我还是有惊无险地进入了市队,并一直走到了现在。”
“要说此次比赛中最难忘的时刻,那一定是赛程进行到最后五分钟的时候,尽管体育馆中有300位选手,但是耳畔除了充斥着键盘的敲击声,就只剩下我的心跳在回响。为了不留遗憾,弥补先前的失误,我的眼前俨然只剩下一行行代码和秒钟在不断闪烁。”
然而,对她而言,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爱跳舞的她还获得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13级证书、林肯艺术中心第七届中美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金奖、2016“舞动中国梦”青少年舞蹈精品展演特等奖……英语学习她也从未落下,不仅获得了2018年度CCTV“希望之星”高中组一等奖,还在2017-2018年CTB中国大智慧创新挑战赛全国决赛中荣获特等奖。
她在采访的最后说:“我如今获得的奖项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罢了,它们绝不会是终点,编程的道路也不会。编程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小小门中,我窥探到的,是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