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MBA”证书、外公的数学小词典、“三五牌”台钟、“上海牌”老手表、手工缝纫机、搪瓷杯、带喇叭的老式收音机、泛黄的全国粮票、月票等,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铭刻着时代变迁的烙印。前天,在2019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展示上,这些带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一把尺,镌刻着时代信条
市西初级中学学生林奕汇展示的是爷爷珍藏的一把尺。这把尺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数字,细看原来都是三角函数、对数的数值。
“说是尺,其实更像储存器。”林奕汇说,爷爷出身贫苦人家,有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信条。爷爷恰好对数学、物理有着极大兴趣。那时候既没有电子计算器,又没有计算机,算盘对四则运算有很高的价值,但也难以给出复杂数值。有这把尺作参考,就很方便。“这把尺,伴随了爷爷整个中学阶段。”林奕汇说,后来爷爷考上大学,但这把尺仍陪伴着他,是他进行物理研究的好伙伴。林奕汇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信条。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现代人拥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有时可能会迷失自我。寻找人生信条,更显弥足珍贵。
一扇一凳,家风代代相传
育才初级中学王智俊找到奶奶的老物件——蒲扇。有一年暑假,奶奶不远千里从老家坐火车来看王智俊,行李里就有一把蒲扇。每晚睡觉,奶奶用蒲扇为他扇风。“小小的扇子,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就算现在有了空调、电风扇,但蒲扇带来的那抹清凉,始终是挥不去的记忆。”王智俊说。
老物件更多蕴含的是长辈对子女的爱。育才初级中学刘欣宇讲述了外婆家院子里的小板凳故事。“妈妈说,这个小板凳是她上学时坐的。外婆说一家人吃团圆饭时,就把小板凳搬到大椅子上,放稳了,小孩子就与大人‘平起平坐’。”在刘欣宇眼中,外婆虽没读过书,却把事情看得通透。
日前,静安区档案馆联合静安区教育学院、区校外联办,在中学生中开展以“老物件的故事”为主题的档案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育才初级中学、市西初级中学、风华中学三所学校参与。“让学生‘学一学’档案知识,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老物件,‘写一写’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讲一讲’家国变迁。”市西初级中学德育主任单青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