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有着“科技心”的垃圾箱房近日现身上海彭浦新村街道,它能助力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进行更精细的科学管理。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路边,摆放着这组可移动的智慧垃圾箱房。它的外观没什么特别,但打开箱门可发现,四分类垃圾桶下方各有一套称重系统和传感器,连接后端的智慧环卫物联平台。如果垃圾容量接近饱和,垃圾桶就向管理人员发出满载预警,提醒后台人员联系保洁清理。内置的臭氧除臭系统,每小时运作10分钟,臭氧能把有机性污染物质产生的臭味、混合气体,分解转化为无臭气体。
彭浦新村街道物业方负责人钱一玮说,有了这组“吃饱了就会说话”垃圾箱房,保洁工作量减负不少。因为这组垃圾箱房还具有智能压缩功能,对干垃圾,当传感器感应桶内容量达80%,就会启动压缩杆,把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5至1/3。
研发方上海复珺科技负责人说,垃圾箱房是前端触点,背后有一套完整的智慧环卫物联平台。在布局扩大、数据量充足之后,这套管理系统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投放和清运资源合理配置。管理人员通过终端即可查看投放记录、满桶记录、分布地图、保洁记录、故障记录,追踪分类垃圾去向,对垃圾清运过程“无死角”管理。智慧环卫物联平台还将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垃圾投递数量、种类等。“比如,在一个区域内,A点长期投放量较少,而B点投放量很多,就会调整A地垃圾箱房的位置,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测算,这种新型垃圾箱房投放一套成本在3万元至5万元,低于传统垃圾箱房造价。在运维上,智慧垃圾箱房将大量减少人力投入。
正在全国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为AI技术提供了巨大市场。复旦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年表示,上海垃圾分类还处于起步阶段,分类监督和保洁清理投入大。未来随着AI介入,将不断解放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分类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