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及炎症性肠病高发,近日在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举办的2019肠功能康复国际高峰论坛上披露:九成病人长期拉肚子光吃药,却不知治疗肠道疾病还需补营养。围绕着肠道健康这个话题,专家们指出,肠道菌群失调是造成炎症性肠病、便秘腹泻、肝脏疾病甚至癌症的主要元凶。医疗新科技将实现健康人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
据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负责人、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黄东平教授介绍,进入夏季气温炎热,有将近45%-55%患者都是因为腹泻及炎症性肠病问题而住院的。高温高湿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滋生细菌,造成身体不适危害肠道,患上肠功能障碍综合症。腹泻便秘等就是最常见的肠道病症。所以说夏季健康需要从肠计议,一点都不为过。
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曹伟新教授指出,肠功能障碍是指因各种疾病所致的肠消化、吸收障碍和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营养不良、肠黏膜损伤和肠源性感染。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肠道仅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但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大量致病菌、毒素和异种抗原,并不引起疾病,表明肠道对上述物质具有屏障作用。然而,因为严重的创伤、烧伤、感染、休克等,降低了肠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肠腔细菌过度繁殖,会使得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微生态紊乱,形成肠道动力障碍,使得肠道的免疫功能受损,由此引发肠功能障碍综合症。
除积极控制原发病及对重要脏器的对症支持治疗外,对肠道的治疗主要有经胃肠道营养治疗、防止肠黏膜屏障破坏,应用微生物巩固肠道生物屏障,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选择性肠道去污以及选用中医中药治疗等。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冉志华教授表示,肠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成因多种多样,肠功能障碍综合症主要是有两种类型所造成的。第一种是由于手术后因为伤口和恢复原因造成的障碍与并发症,例如肠黏连及胃瘫引起的肠功能综合症。因为外伤导致肠道无法正常蠕动。另外一种是非手术原因导致的,如慢性腹泻、便秘导致的,患者往往无法正常排便故而导致对正常进食的影响。除此以外,一些炎症型的肠道疾病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如克隆氏病等。克隆氏病目前原因不明,可能发生在肠胃道的任意部位,目前无法根治,术后复发率很高。
黄东平教授表示,临床上发现,九成病人长期拉肚子光吃药,却不知治疗肠道疾病还需补营养。大多数肠道病的致病原因存在两种根本性原因:吃得少与损失多。举例而言,有些疾病本身进食量就很小,吸收量也少,如尿毒症、肠瘘、胃病和溃疡等。特别是肠梗阻病人无法正常排毒,所以没法恢复正常进食。而最为常见的腹泻容易导致进食快速损失,也会导致病人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这就都需要后期临床营养与膳食营养的配合治疗。
冉志华教授分享了关于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生物治疗方面的经验与探讨。特别是一些国外进行的肠道菌种移植的成功案例。指出肠道可以说是人体内最长的脏器,约有十亿的肠道菌群寄宿在肠道内。如果把十亿菌群取出称重的话,重量约在1至1.5公斤之间。如此庞大的益生菌数量,包含了各种有益菌落和有害菌落,两者会达成某种生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了,有害菌落占了上风,那么人体就会生病。现代医学新科技已将健康人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肠道菌群,实现了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诊疗。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蔡威指出,我国医院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见证了现代医学肠病治疗的进步。过去医院临床营养科仅仅负责解决患者每日吃饱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和理论实践的不断发展,开始向如何能够实现肠道微生态调节与免疫生物营养治疗并加快促进康复的方向演变,现代临床营养学科人才队伍也正在不断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