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将招收“2020上海考纲高考补习实验班”的消息这两天成为不少上海市民热议的话题。为什么“毛坦厂”“上海招生”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会有如此化学反应?在这一舆论热点背后,又映射出上海家庭对于应试教育的何种心态?我们选择了和一些家长聊聊这个话题。
今天中午,当记者来到闵行区闵虹路166弄的“咨询点”时,并没有遇到太多专程前来的家长。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大部分是闻讯而来的媒体同行,仅有一位想来问问情况的家长。
在与这位家长沟通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女儿目前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不太理想,看到网上的信息后就选择了过来看看。阿姨说,其实心里还有点纠结于女儿是否能接受当地的环境和教学方式,所以想去学校现场看看,多了解点情况再做决定。而就在我们采访该“咨询点”的负责人余先生时,阿姨看看“苗头不对”,也没问任何问题就悄悄地离开了。
采访中余先生说自己从毛坦厂中学毕业,他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一群人成就梦想,为这些人提供了通道,我因为这一点为母校自豪。”
这条通道可能的确对于不少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在一个“毛坦厂上海高复班意向群”里,有着90多个群聊成员,不少都对送孩子参加复读有着强烈的意愿。有一位自称“做过18年班主任”的家长在此前的聊天中就说,毛坦厂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负责的确挺吸引人,但是“担心也很多”,这其中既有对于教学方案的建议,也有对于孩子是否能适应高强度学习的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