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小长假,上海掀起消费热。
6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商业、文旅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获悉,2019年端午小长假期间(6月6日-8日),上海全市共发生消费106.58亿元,同比增长7.73%,消费人次730.78万人,同比增长11.24%。其中,消费者最关心的仍然是食宿问题,端午投诉咨询量明显上升。
据银联商务监测数据,消费金额较高的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陆家嘴等老牌商圈。外省市来沪游客共消费269.90万人次,39.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0%和13.34%,人均消费1475元,假日期间外来消费占比高达37.4%。
其中,江苏省游客消费人次占比最高,达到23.05%,浙江省游客排名第二,占比10.96%。从城市来看,来自苏州、北京及深圳的游客贡献了最多的消费人次,分别占总游客消费人次的8.09%、6.20%和4.93%。
旅游方面,银联商务监测数据显示,假日期间,上海居民共外出旅游消费262.17万人次,总计27.51亿元,人均消费1049元,分别同比增长3.62%、6.65%和2.92%。
上海旅游集散总站统计,2019年6月7日至6月9日,上海旅游集散总站已累计发送游客4026人次、发车128班次。其中端午小长假首日为出游高峰日,单日人次达2282人次。位列3天出游排行榜前五的方向为崇明、沙家浜、无锡荡口、周庄、宁波象山。
2019年端午期间,上海市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启动12315“一号对外、多线并号”,进一步提升热线服务能级、优化公众诉求渠道、助力市场监管执法。
6月9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透露,端午期间,热线共接到投诉举报799件(投诉627件、举报172件),同比增幅17%,解答咨询419件。餐饮住宿(176件)、食品(124件)、服装鞋帽(43件)、家居用品(33件)、文娱体育(30件)等诉求量居前。
假日期间,热线接到食品类诉求124件,同比增长18%,主要反映食品(食用农产品、肉制品、粮食加工品等)品质欠佳、疑似含异物、包装标识不规范、虚假优惠折扣等。其中,涉及节令食品粽子诉求18件,主要反映粽子产品质量和提货券使用等方面问题。市民姜某称,持某品牌粽子提货券到指定门店提货,却被告知无货。钱某称,使用电子提货券提取粽子时,因系统故障,导致券过期。
与往年相比,市民除对粽子本身投诉举报外,还较关心粽子相关产品的安全问题。市民房某来电称,在某超市购买的粽叶经清洗后有“掉色”等现象,疑该产品含违法添加物,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核查处理。
热线接到餐饮住宿类诉求176件、文化娱乐和体育类诉求30件,同比分别增长21%和25%,主要反映餐饮店控烟不力、卫生状况欠佳、餐饮食品疑似含异物、未明码标价、住宿服务爽约、假日观影游乐和健身纠纷等。市民金某称,在某饮食店就餐时,经营者对餐具收费,令她不满。杨某称,在线订购某酒店住宿服务,入住后发现室内缺桌子和沙发,与网页宣传不符。贾某称,在线购买某游乐场门票,票价为198元/张,但现场售价仅98元。
目前,上述投诉举报已转至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和消保委协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