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20年的港机“回家”再制造?上海海关开启入境再利用通道


2019-5-14 14:39:43

耗资千万美元制造的大型机械设备“退休”后怎么处理?相较于拆成无处堆放的固废垃圾而言,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它进行再制造,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显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知名企业振华重工获悉,在上海海关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成功从新加坡进口一台老港机设备,正执行首单“再制造”项目。

  “再制造”遇政策瓶颈

  再制造工程被认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补充和发展,是21世纪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2005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通俗地说,再制造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振华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振华生产的港机设备就开始迈入国际市场。目前其产品已进入世界87个国家,国际市场占有率近80%。

  据振华重工物资部常务副总经理於斌介绍,振华出口的港机设备逾9000台,其中服役超过20年的有238台。一个现实情况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港机设备正迈入报废高峰期。伴随着振华港机设备销量、市场占有率的大幅增长,大批行将退役的港机设备就成为了难能可贵的再制造资源。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老旧设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作为一种可持续额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于推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个方向。”於斌告诉东方网记者,业务发展中最头疼的就是报废港机无法处理的问题。“给客户安装了新的设备,要负责把旧的设备处理掉,这么大的设备我们也无处堆放?有时候我们甚至开玩笑说,只能把它推到公海里去了。”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确实反映了企业的难题。於斌说,以往的做法都是拆解处理,对于港机设备这样的高附加值物品而言,十分可惜,无异于浪费珍贵的能源资源。有业务人员提出,企业有这样的能力,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业产品的潜在价值。

  2018年,振华重工拟从新加坡、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港口机械,开展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但由于旧机电进口一直是政策禁区,上述业务一度“搁浅”。

  获海关等部门支持 “接回”20年前出口的老设备

  为了支持企业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根据国家《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精神,上海海关与其隶属浦东海关详细调研和分析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并会同上海市商务委、经信委等部门共同研究支持上海振华重工开展港口机械入境再制造事宜。经多方共同努力,商务部同意了振华重工进口港口机械开展入境维修与再制造的事宜,从而打破政策瓶颈,助推龙头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同时,针对振华重工进口入境维修/再制造的港口机械,上海海关通过能力评估与周期性监管的模式,浦东海关通过简化单批进口货物的检验手续,助力企业开展维修/再制造业务。

  突破瓶颈后,振华重工首先就从新加坡港“接回”了20年前出口至彼的一台港机设备。老港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在接受全面“体检”后,最了解它的“亲生父母”将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再制造”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振华重工方面透露,已有国际买家表达了对这台“返老还童”设备的购买意向。

  “一项创新业务从提出,到获批,再到实现收入,有如此高的效率是前所未有的。这当中如果没有浦东海关的大力支持,我们确实万难做到。”於斌说。据悉,截止目前,振华重工共从新加坡、阿联酋、西班牙以及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进口用于维修/再制造的港口机械5批,涉及金额2661.5万美元。浦东海关设立绿色通道、专窗审单、价格预审核等一系列便捷措施,进口通关效率平均提高1周以上,共约为企业节省费用25万元。

  上海24家企业通过入境再利用企业能力评估

  如何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析入境维修/再制造用机电料件的监管风险并加以科学管理,在保障监管效能的前提下促进上海地区入境维修/再制造产业健康、快捷的发展,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自2007年起,上海海关(原上海检验检疫局)即遴选技术水平先进、管理体系完善的企业开展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试点,研究制定“管扶结合”的监管方案,开创了全国入境维修/再制造产业监管制度改革之先河。2012年9月,经原国家质检总局与上海市政府批准,首个“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在沪成立;2014至2015年,受原质检总局检验司委托,上海海关(原上海检验检疫局)先后负责起草并发布了检验检疫系统关于入境维修/再制造产业监管的行业标准与相关业务指导文件,将相关制度创新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复制推广。2018年转隶后,上海海关根据总署过渡期工作“不断不乱”的要求,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多次派员参加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课题项目研究。

  据上海海关商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入境维修/再制造产业监管制度设计方面,海关结合入境维修/再制造用机电料件的风险分析以及企业的业务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开展企业能力整体评估;对于经能力评估合格的维修企业,以年度核准制度替代原有的批次化备案制并免于海外装运前检验;对到货后的入境维修/再制造用机电料件,以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替代批次化的产品检验。

  截止目前,上海地区已有24家企业通过入境再利用企业能力评估,涉及产品主要为工程机械、计算机设备类、机械设备类、通信/通讯设备类。2018年度上述企业共进口2645批次,1.44亿美元的入境维修/再制造用机电料件。

  “实践证明,上述监管模式既保证了监管不缺位,又给企业入境维修业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述负责人表示。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航站区工程环评报批前公示,
·“和爸爸一起上下班!”开在金融楼宇里的爱心暑托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违,今年已抓获犯罪嫌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早鸟票
·配合上海南站设施更新改造,7月起金山铁路部分列
·上海又架起一座市域铁路最大跨度桥
·中国首制大邮轮首航在即,你想要的“吃”“住”“
·一个手机号就能让个人隐私“裸奔”?记者做了两次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崇明线、18号线
·上海动物园今冬意外“翻红”,复古格调成为年轻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