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子智库
“海外IT公司在中国的状况发展似乎不是特别好。甲骨文在大面积裁员,苹果公司销售大面积下降,微软在中国的状况如何呢?有人说微软适合养老,洪总你怎么看?”
如此尖锐的提问,出现在5月11日“中国益公司”愿景演讲。本次活动由原子智库举办,现场嘉宾和观众的互动十分热烈。将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
洪小文回答:一个公司能让员工来这里,能发展很长的职业生涯是一件好事。一个公司能让你工作15年、20年、25年还在这里,那是很了不起的公司。
此外,洪小文谈到近期媒体热议的 996 话题。洪小文认为,996的做法已经过时。
洪小文认为,强迫员工某段时间之内必须在工作场合出现,这是没有必要的。员工脑子里在想什么,公司其实并不知道。工作场景里,很多时候还要解决家里的重要事情,而有时候回家,还要处理工作的事情,这是不妥当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办法让员工在工作场合好好工作,在家的时候,能把家里照顾好。这样做好了,员工才会更好地工作。
愿景演讲开始前几日,中国职场刚刚经历了996和外企裁员的热议话题。
前者被视为中国职场人士处于困境的体现。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公司冻结招聘,加大工作量,并延长工作时长。996被很多人视为公司变相裁员的手段。
前段时间,甲骨文中国区大规模裁员,更是引发了外企员工“温水煮青蛙”的讨论。在中国,高科技外企一向以薪水高、福利优厚、工作轻松著称,此次甲骨文裁员让很多人意识到,外企精英的日子也不好过。洪小文的回答,被很多人视为微软在这方面话题的回应。
此外,洪小文的演讲主要谈微软的公益活动。洪小文透露,过去两年多,微软一共投入14亿美元,帮助了超过20万的公益组织。微软鼓励员工参加公益活动和创业,并致力于用产品和技术帮助失能人士。
以下是洪小文演讲的正文:
很荣幸代表微软公司跟大家来探讨用科技助力爱心绽放。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不管文件知识、商业行为还是我们人的社交行为——甚至于到万物,都被物联网化,被数字化。今天我们享有一个很便捷的生活。
今天任何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科技都是必要的手段,科技可以为社会带来很多的贡献,以及对每一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微软身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一直以来都以此为社会责任。
身为一家平台和技术型企业,微软有相当成功的历史。当然我们也遭到很多挑战。微软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要助力、赋能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取得非凡成就。今天全世界最大估值的七家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高科技提供了最好的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下,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得到提升。我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一部分人比大多数的人获利更多。现在世界上最富的0.1%的人,可能已经掌握了世界50%的资产。最近几年,这个趋势还在提升。
生活都在改进,有的人改进得多,有的人改进的少——可能以前还有光脚的,今天即使可以穿鞋,但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能穿一双正常的鞋。大家如果同意这个,我们当然要做社会公益。
1970年代,微软比尔盖茨先生刚刚创立微软的时候,愿景是每一个人的桌上有一个计算机。这件事情在今天大部分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但还有少部分人没有。科技产品相对是比较便宜的。高端产品两年以后就半价,但还是有很多人买不起。我想这一切的来源在于收入不平等。
我们做技术的人怎么解决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把技术门槛做的更低,让产品更便宜,让产品能够更普及化。有一些掉队的人,没有好鞋穿的人,或者是一些人可能有一些障碍,怎么样帮助这些人不要掉队?
以前最早的时候,计算机是用打键盘来下指令,后来有了视觉。有人会说,盲人怎么办?盲人可以打字,但盲人看不到东西,后来我们微软操作系统就可以把指令读出来,盲人也可以听得到。今天的AI(人工智能)也在做这些项目,就是让这些人不掉队。
洪小文在“愿景演讲”的现场
微软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主要做三大块的工作。
第一块,帮助公益组织。微软鼓励员工参加公益跟商业结合的活动。我们鼓励青年人创业,最好大家会变成独角兽,变成下一个BAT。西方大部分公司都会存一定比例的基金去做公益项目,完全不为牟利。
第二块,很多新创公司的目的是做公益,我们鼓励这件事情。相对于西方社会,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在比例上还是比较少的。中国的大学没有公益专业。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常青藤学校有很大一部分教育是教学生怎么造福世界,甚至有公益专业可以拿公益学位,甚至有专门的公益学校。比尔盖茨先生跟中国很多贤达也在中国成立公益学校,训练公益专业,希望大家多关注。
高科技的竞争非常火热,微软是一家有历史的公司,而我们是最被信赖的一个公司。这种信任来自于,怎样让数字转型不只是为了利益,更要有社会责任。不管从任何角度,比如产品的角度、赚钱的角度,科技都不应是少数人的东西。我们必须要做到普及化,涵盖更多人。
我们在全世界对所有公益公司赋能,除了技术产品,也给予资金,基本涵盖了全世界各大州、每一区域的公益组织。过去短短两年,我们投入了14亿美金,帮助超过20万公益组织,希望把我们做的东西能够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微软是1985年就成立,而我是在1995年就加入微软,对此我自己也觉得非常幸运。1985年,我相信很多年轻人还没出生,当时我们就鼓励员工参与公益项目。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东西有激情,你对你的家乡有激情,你对某一疾病有激情,就可以把你的时间和金钱去投入,微软还给你1:1的配比,微软助力员工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微软花了相当大资源助力员工做公益,多年来在全世界每个地方我们的员工所扩散出去的能力,希望我们能够做的更多,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发展技术时,一定要保证技术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其实能够帮助到人,你有商业的机会,别人一定会对你的产品趋之若鹜。
我的父亲患有帕金森症,而微软有一个帕金森症研究院。我们的产品对一些帕金森病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全世界做广泛试点,希望能给帕金森病患提供很好的服务。此外,我们还帮助盲人。身为正常人,我们没办法体会到很多失能者的苦处。我们在雇佣员工的时候,需要更加包容性,让一些有障碍的同事也能加入到团队,这样还可以帮助我们生产出真正合适他们使用的一些产品。
另外一个项目是宝贝回家。我们都看过相关报道或电影,小孩走失对家庭、对父母是非常大的打击。我们在几年前做了一个宝贝回家的项目,帮助很多父母找回了自己的孩子。(播放视频)。我们和“宝贝回家”这样的公益组织合作,用科技赋能,利用AI技术对社会做贡献。
大部分技术都是好的,很多负面的因素在西方讨论很多,在中国也开始讨论。隐私跟安全之间的平衡、假新闻、数据偏见,这些都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AI到底会改变多少工作,取代多少工作?很多人都在担心,未来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取代掉。
在这些方面不仅是微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都在讨论。除了做技术的人,商业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公共政策制订者、历史学家,他们都应该一起来讨论。
我们最近出了一本书《未来计算》,提出一个概念:人工智能不是来取代人的智能,而是帮助人的智能。人跟机器的擅长点不一样,机器可以读大数据,我们把它叫做从数据挖掘知识,但人在看新闻、看书的时候是有直觉的。我想就不用讨论人大于机器、人大于万物,有生命大于没有生命的话题。刀可以拿去切菜、造福人类,也可以拿去杀人,背后的人是关键,关键不在刀。技术也一样,每一个技术反应的都是后面创造者的价值体现。
最后我讲一下大家关注的,技术到底是取代工作还是创造工作?一两百年前90%的人在农业社会是种田的,要养活自己。今天包括中国在种田的职业人口已经下降非常高了,大家是失业了吗?其实不是,是有更多工作产生了。
我觉得技术也一样,技术当然会对职场产生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面对。我们怎么教育下一代?我们怎么教育自己?终身学习。不要说三十年前,五年前学的东西今天都过时了,怎么帮助在职员工在职进修、终身学习,怎么让下一代能够具备更好的技能,如何改善我们的工作场所?
最近有996的探讨,我个人觉得这个都很过时。现在的工作场景,你要解决家里的重要事情,有时候回家了还要处理工作。所以正途是怎么样让员工在工作场合做好,在家里也能够把家里照顾好。只有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才会给公司产生更多的东西。
怎么样让员工的技能好,让工作的薪资更高,这才是教育下一代最基本的做法。微软收购了一个公司叫领英,领英就是做这个事情的,我怎么样改善技能,怎么样让雇主知道,然后能够做好的匹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大家不用去担心机器变强大了后人怎么办。
我对科技充满信心。科技能给这个社会、国家、世界带来更美好的未来。我希望将来有更多机会跟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合作,我们一起让这个世界充满爱,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谢谢大家!
“中国益公司青年体验计划”启动
最近,腾讯新闻·原子智库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国际公益学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中国益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促进项目。这个项目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中国益公司青年体验计划”。
中国益公司青年体验计划,是由中国益公司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体验行动。该项目旨在搭建一座桥梁,连结中国的领先企业与优秀的青年群体。大学生通过在最领先的企业学习实践,亲身感受企业和商业的力量,并将这种理解带入青年社群发展,以及未来成长进程中,播散商业观念和企业责任的星火。
在“中国益公司青年体验计划”中,大学生将以多种形式了解公司,获得益公司项目体验机会。企业将积极地传播正能量,提升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此外校方也将参与指导,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在中国益公司官网及微信微博平台,将设立线上投票区域,联合百所高校,校园社团,推动学生投票,形成线上和线下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