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演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蒋迪雯摄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演了一系列为祖国谱写的作品。开幕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从历届“上海之春”曲目中精选吕其明的《红旗颂》、朱践耳的《英雄的诗篇》、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红色经典。而昨晚以“祖国,我亲爱的母亲”为题的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14首声乐作品全是新作。在上海爱乐乐团伴奏下,歌唱家轮番登场,唱出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从著名诗作中寻找灵感
14首新作均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老师们创作,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副主席徐孟东等知名教授积极参与,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当代著名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乡愁》取材于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舒婷、艾青、戴望舒和余光中的同名诗作,融入了作曲家自己的真情实感。《热与爱》《我们的理想》《祖国之恋》《中华,光辉的太阳》《中国道路》等作品是对时代和未来的歌颂。《蒹葭》《狂草》等作品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告诉记者,作曲系事先挑选了一批诗歌作为参考,但作曲家们最后大多用了自己挑选的作品。“自己选的诗歌,更能契合自己的心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家的创作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
14位作曲家,为这些不同时代吟诵的诗歌插上了音乐之翼,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这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时代的歌颂。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作曲家、歌唱家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创作和表演中来。”
兼顾艺术性和大众性
为什么选择用一场声乐新作音乐会献给祖国?周湘林说:“声乐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直接,心灵沟通上更加有效。学院派作曲家擅长写精致细腻的艺术歌曲,但为了这场音乐会,大家达成共识,要兼顾艺术性和大众性,希望能写出可以被大众喜爱和传唱的抒情作品。”本场演出由交响乐团伴奏,演出后部分歌曲还计划推出钢琴谱,便于更广泛地传播。
作曲家们不仅选取了自己喜欢的诗作,还根据歌唱家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做。比如,周湘林的《沁园春·国庆》,特地从山东请来男中音歌唱家王立夫,此前王立夫已经唱过他的两首作品,合作默契。《蒹葭》则是青年作曲家梁楠专门为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写的。此前,梁楠和黄英并没有交集,有点担心黄英愿不愿意演唱自己的作品。没想到,黄英看了谱子之后非常喜欢,特别空出时间参加排练和演出,最终在舞台上将这首作品演绎得韵味十足。
黄英、李秀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加盟,让这场新作音乐会熠熠生辉。歌唱家们不仅来了,还都是义务演出。周湘林透露,这些歌唱家联袂登台,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祖国放歌,并期待着在这些歌唱祖国母亲的新作中,能诞生更多可被传唱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