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让我们站在新文明的入口


2019-3-10 9:53:38

  

  把餐厨垃圾与包装盒、塑料瓶分开,养成定时定点扔垃圾的习惯……今年,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让每个市民都行动起来,让垃圾“出门”前就开始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对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类在不同的文明阶段,产生的垃圾是不同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人类对于垃圾的认知,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群体文明程度的变化——当一座城市所产生的垃圾被视为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将使整个社会的物资流动系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被重新塑造,从而使文明迈向更高层次。

  垃圾分类,让我们站在了新文明的入口。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上世纪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垃圾产生量正在不断增加。”李光明说,改革开放之前,上海所产生的垃圾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很多家庭都会留意街头巷尾废品回收的叫卖声,以此换回几分几角的零钱补贴家用。现在,不少70后还留存着将鸡胗皮、甲鱼壳、橘皮等晒干,卖到中药店的记忆,不少老人还有收集旧报纸卖钱的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已不在乎这些废品回收的“小钱”,物品的丢弃更加随意。“这固然是生活富裕、消费提升的表现,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变化,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我国的生活垃圾量大幅增加。”李光明说,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环境危机的出现,提示着中国社会到了迈向更高程度文明门槛的时候——“大手大脚”的肆意消费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要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向资源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富裕地区所产生的垃圾较多,但垃圾处理效率也很高,相应的生活环境反而更好。从欧盟国家生活垃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人均量多的国家往往生活垃圾管理水平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也高。2017年,丹麦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48千克,瑞士为706千克,而罗马尼亚只有272千克,但瑞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53%、丹麦为48%,罗马尼亚只有13%。

  再来看看我国江苏省与德国的比较。2017年,德国的GDP大约是江苏省的3倍,江苏省与德国的人口数量相近,但人口密度是德国的3倍多,而江苏省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仅为德国的一半。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才会有垃圾资源化的需求产生。”李光明说,一项城市管理举措是一个人群对于某种理念认知达成共识的体现,垃圾分类背后,是社会对于垃圾认知的改变。垃圾分类仅仅是一个入口,在它背后,是整个社会资源流通系统的改变。

  “原料-加工-产品-废弃物”是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生产流程,尽管早在二三十年前,人类就意识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但要系统性改变这一流程,则需要循序渐进地不断推进。

  欧洲、日本等国家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已将垃圾分类细化到了上百种,大件家具、家电的回收必须预约专人上门,这使得垃圾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能得到专业处理,尽可能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对垃圾认识的提升,是向更高文明程度迈进的阶梯,这就需要教育的跟进。”李光明说,建立社会行为新秩序,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从小就植入孩子的心中,在他们成长起来之后,才能将这些理念付诸于社会建设的实践,推动社会向更清洁、更舒适、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航站区工程环评报批前公示,
·“和爸爸一起上下班!”开在金融楼宇里的爱心暑托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违,今年已抓获犯罪嫌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早鸟票
·配合上海南站设施更新改造,7月起金山铁路部分列
·上海又架起一座市域铁路最大跨度桥
·中国首制大邮轮首航在即,你想要的“吃”“住”“
·一个手机号就能让个人隐私“裸奔”?记者做了两次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崇明线、18号线
·上海动物园今冬意外“翻红”,复古格调成为年轻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