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冬天的来临,共享单车也为大家带来一首“凉凉”,摩拜完全“美团化”,OFO则开启了“最后的倔强”,唯有曾经在夹缝中求生的哈啰迎来了高光时刻,不过,比起曾经频频受资本亲来的红利时刻,如今的共享单车可谓是稍显凄凉,不过,对于用户而言,依然很关心是否还能迎来那久违的免费骑行时刻?
共享单车格局已定 哈啰出行成行业领袖
对于共享单车而言,无论是资本的助推还是处于对共享经济的看好,共享单车可谓都推高了中国市场共享经济的发展,尤其是ofo和摩拜两家对于共享单车的探索,一个是靠量覆盖市场,一个靠质捶打市场,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曾一度成为了共享单车行业两级分化的风向标,尽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ofo和摩拜似乎都给哈啰出行做了嫁衣。
与ofo和摩拜不同的是,哈罗单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二三线城市运营中,避免了在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比如,像厦门、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哈罗单车以良好的骑行体验,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并积累到很多丰富的城市运营经验。
去年九月份的时候,哈罗单车与永安行合并,这次动作使哈罗的日订单量达到千万级别。在今年前些时候,据哈啰出行的高层介绍,现在无论是用户口碑还是订单规模都已是行业第一,单车日订单超两千万次。
用户需求下沉 消费行为习惯定格
当然了,对于共享单车而言,无论是初期的ofo还是摩拜甚至是如今风头正猛的哈啰出名,其实初期都使用了简单粗暴的补贴打法,尤其是对于ofo和摩拜,作为共享单车中国市场的先驱开创者,在培养用户习惯的时候,其最简单粗暴的打法就是红包补贴、免费骑行,通过这种玩法让用户在体验产品的同时也凸显了品牌的价值,但这种产品缺少绝对粘性的弊端让共享单车必须要高额补贴来维系用户活跃,在提高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也给后面入局的哈啰出行提供了机会。
在ofo和摩拜以高额补贴战培养用户行为的同时,哈啰靠这战略的部位在前者体验消退的情况下成功品牌逆袭,无论是时机、产品还是战略上哈啰都击中了要害,于是乎,在ofo和摩拜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哈啰出行反倒更受用户喜欢,当然这背后与哈啰的资本力量也是有关系的。
但对于用户而言,其实更关心的是在刚刚完成融资过后的品牌升级,是否还能带来新一轮的市场红利,不过无论是之前的模式经历,还是基于现有的用户行为,我个人认为共享单车都很难迎来之前的红包盛况,因为从资本强度上说哈啰出行现有的资本背书绝非一般财团可以相比,而且对于共享单车这种出行方式,其本身就是一次重资本投入,在用户粘性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用户的习惯性培养在深度的同时也给品牌忠诚度迎来了质疑,用户需要共享单车,但也许并不是你家的共享单车,一旦你的单车数量和品质没有达到用户的底线,那指尖滑动的替换可谓是轻而易举,所以在如此深度运营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更多的需要其他产业连动发展,以巩固品牌优势。
多产业链共振 共享单车迎来高光时刻
在ofo和摩拜都不乐观的情况下,2018年作为出行黑马的哈罗单车再次拿到40亿元,目前估值达到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在整个行业陷入寒冬的时候,哈罗单车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无论是在资金储备还是在资源上,都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
不过,为了避免之前ofo和摩拜的困局,哈啰出行在更名后迅速开启了战略版图扩张,目前哈啰出行的领域已拓展至网约车领域,并与首汽、嘀嗒牵手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单车领域。至此,他们成为了拥有: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共享汽车等综合业务的移动出行大平台,并以共享单车作为底层流量入口,连接更多出行业务。
今年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哈啰出行执行总裁充满自信的表示,“明年希望哈啰的业务规模和布局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不断去尝试和探索商业模式和边界,真正成为出行领域而不是共享单车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不得不说,相比ofo和摩拜而言,哈啰出行可以说在对的时间做了对事情,而且对着市场模式的不断演变,把原有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在巩固品牌的同时也为哈啰出行带去了新的营收空间,相信,未来的哈啰出行在出行版图不断拓展的战略布局下,一定会成为出行市场里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也希望随着哈啰出行的入局,用户的出行服务体验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