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天早晨尚且清新的空气,却在四五个小时内急转直下。今天13时,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从5小时前的40飙升至110,许多路人都感到周边似乎蒙上了一层“薄纱”。更糟糕的是,这种空气污染的状态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好转,很可能持续至下周二(12月18日)。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预计,今天大部分时段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将维持在115至135,保持轻度污染。12月17日至18日,轻度污染状态将持续,大部分时段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将维持在105至125。

图表来源: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近日控制上海的高压气候,是这波预计持续两三天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市环境监测中心值班预报员告诉记者,高压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空气污染物往往无法随气流扩散到高空,大都聚集在地表,宛如被一个无形的“锅盖”扣住,因此较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
根据历史观测数据,秋冬季节转换时节,上海及周边区域上空容易出现“锅盖”。
这种季节,强空气尚未形成,天气静稳条件下气团移动缓慢,加上经常出现近地逆温(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为近地逆温),大气便“头轻脚重”,导致大气层次结构稳定,仿佛一个“高压锅”,污染物被压在“锅盖”下,出不去。而“锅底”即城市又不断有新的污染物加入,使污染气团的浓度增加,形成以城市为基础的区域性大气污染。
上海市环科院观测发现,2010年到2012年,上海每年秋末冬初的2个多月内,分别发生了10天、11天和7天的类似空气污染。2013年12月,上海还经历了雾霾“围城十日”,出现了PM2.5观测数据正式公布以来,环境空气质量“最严重”的区域性大气污染,PM2.5最大小时浓度超630微克/立方米。
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指出,今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增强,可能造成冬季的气温较高、湿度大,这也容易“制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因此,尽管上海今年总体空气质量表现优良,但最后这段年尾仍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