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口水压压惊,今年下半年的BOSS级冷空气将于本周影响上海,逼近“冰点”不是梦!
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显示,本周申城被阴雨和降温承包。
今天,申城以阴有阵雨开场,气温在16℃至18℃。接下来的三天,气温在雨水影响下稳步下降……直到周五画风突变!
由于冷空气势力强,周五最高气温骤降、跌破10℃,最低气温降至5℃。本周末,最低温逼近“冰点”,仅4℃。

秋天的美照还没拍够,冬天就要来了?按照目前预报来看,上海有可能在本周“一秒入冬”。
根据上海入冬标准,申城连续5天日均温度低于10℃,其首日为入冬日。从本周五开始连续五天内,日最高温都不高于10℃,入冬几率高。
常年入冬时间为12月3日,今年会偏晚。虽然入冬时间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秋天终于“正常”了!
2017年,上海秋季共55天,2016年仅有46天。今年自10月5日入秋以来,至12月3日,已经度过了60天。
不过,今年秋天很快就要结束了,预计接近于常年秋季长度的平均值,即63天。但今年远远不是史上最长秋季。比如上海在2011年,秋季达到了83天。
随着冬天来临,一些关于冬天有关的谣言又会泛起。根据《科技日报》报道,人们对冬天主要有四大误解。
一是,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从基因的角度讲,外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耐寒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如游冬泳的人,会比一般人更耐寒,体质也更好。此外,腿部抗寒能力还与腿部皮肤感知温度的能力有关。每个人的皮肤对冷热的敏感程度不同,皮肤对冷不敏感的人抗寒能力也相对较强。
二是,冷空气会让人生病。有些人认为,少接触冷空气就可以少着凉,减少患病。实际上,人体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调节反应灵敏度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
人之所以会生病,与冷空气下的空气湿度相关。当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会随之下降。呼吸道病毒更容易存活和繁殖,同时因为空气干燥,人体自身呼吸道也会相对干燥,病毒进入呼吸道后更容易依附,这就导致秋冬季节高发呼吸道疾病,但并非冷空气本身致病。
三是,冬天骨头会变脆。一到冬天,骨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会增加。其实,人们因为冬天晒太阳少导致骨骼出现的钙流失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春、夏、秋弥补回来。
骨头变脆是一个长时间渐变的过程。冬天骨折多可能与冬季地面变得坚硬,且与人们衣服穿得比较厚、行动笨拙,在冰雪天容易滑倒有关,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因而,冬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让人滑倒和骨折,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冬天骨头会变脆。
四是,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现在的科学实验还没有证据证明电热毯辐射与癌症具有相关性。虽不至致癌,但孕妇、老人、婴幼儿等群体要慎用。过敏性体质人群使用电热毯可能会引发皮炎、呼吸道疾病,也要谨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