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昨日沪参观博物馆的人数近8.5万 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在缩短


2018-5-19 11:32:18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大英百物展”吸引众多市民参观。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前些年,大家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怎样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如今,如何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从馆舍小天地走到大千世界,与更多人发生联系,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大命题。

  昨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作为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地,围绕今年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昨天,尽管天气炎热,但申城依然有近8.5万人去博物馆参观,其中,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接待的观众数位居前三。

  一键扫描,现代信息技术把博物馆“带”回家

  “你看,扫一下二维码就跳出来这个银器详细的介绍,太方便了!”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推出的馆藏银器展的展柜前,李小姐激动不已。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该展览在重要展品旁边设置了二维码,观众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一键获取展品的详细信息,还能第一时间与朋友分享。记者获悉,这项技术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争取年内沪上每个国有博物馆内的重要藏品都可以通过扫码阅读,真正做到让市民把博物馆“带”回家。

  事实上,越来越多博物馆正在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公众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昨天在沪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百度共同启动AI博物馆计划,在智慧搜索、AI教育等开展合作,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模式,增强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据透露,目前已有2894家博物馆信息上线AI博物馆计划。未来,观众可以通过智能地图进入博物馆,透过街景式的展示,实现智慧搜索和游览线路的智慧化设计。

  开发文创产品,也是博物馆与公众建立连接的方式。日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等八家文博单位,打破“博物馆资源只能为博物馆所用”的局限,联手向社会公开征集创意金点子,推动博物馆的“藏品”“展品”向“商品”“产品”转化。

  拉近馆藏文物与百姓间的距离,是每个博物馆人的责任

  “博物馆太重要了。它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能够运用多种手段把人类古老的智慧呈现出来,有些智慧我们现今无法企及。”在昨天举行的“博物馆与美好生活”论坛上,学者葛剑雄发出了如是感慨。在他看来,博物馆还是人类文明的庇护所和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得益于博物馆,许多宝贵遗产免受大自然风霜摧残。

  然而,博物馆给观众看什么,怎么看,是一门大学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指出,在博物馆里,人永远是目标,物品是手段,如何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拉近与百姓间的距离是每个博物馆人的责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我国博物馆总面积已达到2600万平方米,平均每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业界专家指出,面对越来越多元的文化需求,博物馆与观众要缩短的不仅是物理距离,更应该是心理距离。国内博物馆迫切需要做的是突出其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连接你我他,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意义。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航站区工程环评报批前公示,
·“和爸爸一起上下班!”开在金融楼宇里的爱心暑托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违,今年已抓获犯罪嫌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早鸟票
·配合上海南站设施更新改造,7月起金山铁路部分列
·上海又架起一座市域铁路最大跨度桥
·中国首制大邮轮首航在即,你想要的“吃”“住”“
·一个手机号就能让个人隐私“裸奔”?记者做了两次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崇明线、18号线
·上海动物园今冬意外“翻红”,复古格调成为年轻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