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信息港首页 > 信息资讯 > 科技频道 > 浏览正文


【科创新地标】匠心+科技 为建筑留存生命


2017-5-9 12:10:32

图说:华师大历史建筑病害分析图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提供

图说:朱家角放生桥案例性检测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提供

图说:江孜藏族民居三位激光扫描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提供

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总办公厅是一栋建于1933年的历史建筑,它与工程馆、新上院等一同组成建筑群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先后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建筑,跨越世纪见证历史变迁。近几年经过陆续修复,这些饱经风雨沧桑的老建筑以更健康的姿态展现最初的迷人风貌,穿行其间就能感受到厚重历史的魅力。老建筑重获“新生”的秘密就藏在总办3楼的一隅,这里是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的所在,“回眸见不到深沉的历史,也就眺望不到安心的未来”,这支团队以匠心精神、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留存建筑生命。

为老建筑“看病”“手术”   保护工作是具体而繁细的,要进行病症勘测、修复等环节,每一项都细致而谨慎。“文物修复就是看病、动手术的过程。对这些珍贵建筑的修复如同治愈疗一个病人,就像对待一个活着的个体,治愈尽量减少伤害。”中心主任、曹永康副教授介绍说,“所以勘察必须微损甚至无损的,我们常将应力波、雷达波、超声波、x光断层扫描等技术用于检测过程。这样肉眼看不见的病灶也能抽丝剥茧被发现,而无需敲打不会损伤建筑。”  “诊断”之后就是对症下药的治疗,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建筑修复工作已从传统的“泛泛维修”过渡到精准的“靶向修复”。例如团队曾在一项壁画修复工作中运用红外设备探查空鼓部位的具体边界,然后只针对这些边界范围内制订修复措施。“保护工作要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原则’,所以修缮干预的强度要越小越好。” 建筑遗产保护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几年前,团队就开始使用摄影建模技术来进行测绘,通过拍摄简单的数码照片,然后经过计算机计算就能高效、精准地完成对象的三维建模。

有匠心精神但不止于匠人   目前,研究中心建有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实验室、数据采集实验室及无损检测实验室,今年年内还将在零号湾上海交大创新设计中心升级建设这些实验室,并加强对关键勘察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遗产建筑修复需要匠心精神的工作态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引领。要还原历史真实,保留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所以建筑遗产修复是一门追求无限接近历史真实的学科,因此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都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个领域。”  例如利用碳纤维布、绳代替钢筋或者混凝土用来加固历史建筑的结构部件;再如最近有大学在研究利用微生物来“吃”掉石材等上的有害污染物,起到洁净和保护的作用。“可以预见石墨烯等新材料也马上会用于修复工作,因为它更轻薄、更坚固,甚至导电,可以实现以往很多材料满足不了的功能。”  虽然团队目前已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水平,但曹永康坦言这一领域国内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仍然是在学习世界先进的东西,“学习很重要,但是我们也根据中国建筑自身的材料、构造、结构特点,有选择地发展这些技术。”

管理遗产“活化”老建筑   对历史建筑的忠实和有效纪记录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石。目前,中心正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历史建筑信息化模型开发建筑遗产数据库,建筑的历史档案、图片图纸、测绘数据、病症勘察、修复设计等信息都将在数据库中收集和读取,而不是碎片化存在。这将为城市规划、遗产保护、旅游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未来管理者就可以依据数据库显示的区域内建筑病害轻重程度来规划合理的保护、修复计划,每年有多少要修、投资多少都可以一目了然。”此外,团队正着手开发上海建筑遗产数字博物馆,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以文字、图片、模型和动画等内容,向公众展现本市优秀历史建筑文化,促进传统文化教育。  曹永康也指出,随着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建筑遗产保护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古迹的保存和文物的修复,而是要在城乡建设中探索大概念的历史环境保护与演进,将保护纳入所在区域和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中。

(编辑:上海信息港新闻中心 xxg.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网游新规征求意见,游戏圈巨震波及海外股市
·上网联自媒体专委会新增韵达速递、投中网等35个自
·拼多多事件之后,为何腾讯阿里们群体缄默?
·“全民加速奔小康”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联发科成全球最高市占手机晶片制造商 占比达31%
·民营火箭 夹缝求生
·以后上网或用网证,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4洲6国的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齐聚2020腾讯科学WE大
·音集协要求快手停止侵权并赔偿13万元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约谈电商平台 严禁用“特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上海信息港 xxg.sh.cn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详细声明请访问>>> 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信息港 上海华易信息港(xxg.sh.cn上海信息港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上海信息港发布会邀请及刊发稿件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 商业合作: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20210199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