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会(包括自治区首府)城市作为所在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中心,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
那么各大省会城市的经济实力如何?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各省会城市的GDP、人均收入、高新企业数量、首位度等多个指标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共有7个省会进入GDP万亿俱乐部,还有四个省会成为万亿城市后备军;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方面,杭州、广州和南京位居前三;广州、杭州和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前三。
需要说明的是,个别城市相关数据没有发布,比如西宁未公布2019年GDP数据,因此也没有纳入统计。
广州领衔7省会GDP过万亿
当前,GDP总量仍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19年,省会城市GDP总量前十名分别是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郑州、长沙、济南、合肥和福州,其中前七名均超过万亿元大关。
广州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省会,也是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尽管目前经济总量面临被重庆赶超退至全国第五的局面,但在省会城市中,广州的领先优势仍十分明显。去年广州实现GDP2.36万亿,领先第二名成都6616亿元。
成都和武汉这两个中西部的大区中心城市位居二、三位。这两城高教力量雄厚,近年来高新产业(195.250, 8.72, 4.67%)发展都十分突出。以成都为例,2019年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149家,比上年新增1036家,增长33.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9471.8亿元,增长10.8%。
来自长三角的杭州和南京位居第四、五位,两城的GDP总量均超过1.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这四个城市是目前众多二线城市中的龙头城市,也均为特大城市,并且全部位于长江经济带。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整个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都很好,宜居宜业。同时,这几个城市都有计划经济时代沉淀下来的教育、企业等资源。比如杭州一方面拥有浙大这样的顶级名校,又毗邻上海,通过与上海错位发展,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资源,另外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而民营经济是创新的主体。
省会城市中还有四个城市的GDP超过了9000亿元大关,成为GDP万亿城市的后备军,分别是济南、合肥、福州和西安。
其余省会城市则与“万亿大关”有不小的距离。其中昆明和沈阳处于6000亿元梯队,长春、石家庄、南昌、哈尔滨处于5000亿元梯队,南宁、贵阳和太原处于4000亿元梯队。与二线龙头城市以及二线中坚城市相比,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存在明显差距,未来亟须迎头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