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玉琪
2018年,辛元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在体验了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高强度工作后,她选择在南京郊区的一家二甲医院“躺平”。她形容自己是无师自通、不随大流的“临床躺学”先行者。
所谓“临床躺学”,起源于知乎,它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普外科医生陈子杨概括,其核心思想是“走进舒适区”。
知乎问题“临床躺学到底是什么”获得近90万浏览量
一些在知名三甲医院学习、工作过的年轻医生,正在“逃离北上广”,放弃成为顶尖专家,回到小城市,获得轻松、稳定的生活。
“临床躺学”缘起:出走大三甲,回基层躺平
因为一次采访,陈子杨觉得自己被人摆了一道。
在自媒体“医学界”对陈子杨的采访中,“躺学”本意被曲解,将他塑造成是一个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的医生,每天上午10点做完三台切除胆囊手术后,就能下班“摸鱼”。
陈子杨对这样的误读感到很生气,他提倡的“临床躺学”,不是不负责任、不求上进。他认为,“临床躺学”适用于那些不适合科研与高强度工作的医生,他们可以选择规避顶级三甲医院的恶性竞争,回到家乡,进入三四线城市的次一级医院,适当的工作量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生而言也能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职业生活。
这与传统的医学生就业观颇为不同。此前,平台好、收入高、有面子的顶级三甲医院才是就业首选。
但在顶级三甲医院竞争日趋白热化、对医生的学历和科研要求水涨船高的背景下,年轻医生想要凭借自身努力在这些医院争得一席之地的难度越来越大。
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例,其2020年医师岗位接收的71名应届毕业生学历均在硕士及以上,博士学历65人,且多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科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