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关注函,或是市场情绪的转折点。
日前,针对成都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28.SZ,以下简称“高新发展”)非公开发行A股的预案,深交所紧急下发了关注函,要求高新发展核查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协议和利益安排。随后,高新发展的股价K线便一路下行数个交易日。
在高新发展看来,实施定增计划,是其补血纾困的最佳选择。高新发展方面坦承,截至2019年末,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已达81.21%,而7亿元资金的补充,则可以整体降低负债率、减轻负担较重的财务费用,以便借助成都发展东风,实现主营业务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新发展的经营战略似乎颇有成效。2019年年报显示,高新发展实现营收33.11亿元,同比上升247.33%。《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业绩激增的背后,应收账款也同比增长185.23%至14.63亿元,占营收比重44.2%。
一年内负债攀升八成
4月14日晚,高新发展披露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指出,公司预计1~3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万~650万元,同比下降61.8%~73.56%。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高新发展方面表示,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期货业、宾馆服务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外,银行贷款规模较上年同期上升,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第一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高新发展于1992年成立,1996年上市,2006年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2015年完成第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并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为建筑业,并兼营期货、园林、厨柜制造及旅游酒店业务,控股股东为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投集团”)。
事实上,财务结构问题一直都是高新发展面对的主要困扰之一。高新发展方面坦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营运资金需求不断增长,公司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债务融资等方式补充营运资本,导致公司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财务费用负担较重。
查阅高新发展刚刚披露的2019年年报可知,最近三年,高新发展财务费用金额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利息支出分别为320.72万元、967.02万元和3046.3万元,呈攀升之态,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44%、10.93%和20.96%。
与此同时,高新发展的债务危机也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高新发展负债合计分别为22.07亿元、26.51亿元、47.76亿元,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73.90%、75.24%、81.21%。也就是说,2019年一年,高新发展负债合计金额较年初同比上升了80.2%。
“负债率一旦超过80%,就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负债水平过高将直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对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部分定增对象未实际开展业务
为解决上述财务、负债问题,高新发展再一次抛出了定增“良策”。
3月16日,高新发展披露《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控股股东高投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空港集团、高科公司,以及四川纾困发展基金、成都文旅集团、金豆投资、君犀投资、世均宣达、成都工投美吉、太和东方、智选之星、四川制药12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9344.4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70083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按照特定发行对象认购股份数量上限计算,定增完成后,高投集团直接持有高新发展股份比例为41.98%;空港集团将直接持有1.51%的股份;高科公司将直接持有1.51%的股份。高投集团仍为高新发展控股股东。
然而,方案一出,便立刻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核查其他发行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他发行对象与高新发展、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之间是否存在股份代持、保底保收益等其他未披露的协议和利益安排。
此外,预案显示,部分发行对象成立时间短且未实际开展业务。对此,深交所要求高新发展说明本次发行对象的主要认购资金来源,是否具备认缴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资金实力。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述12家定增对象中,有4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后。其中,空港集团成立于2017年1月、高科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四川纾困发展基金成立于2019年3月、智选之星成立于2019年7月。
同时,根据高新发展披露的资料,12家定增对象中,高科公司、成都文旅集团、太和东方3家公司在最近三季报或年报中净利润表现为负数,主营业务为创业投资及咨询、股权投资及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的智选之星,则因注册成立后尚未开展业务,无财务数据。
对于深交所的质疑,随后高新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严格对照发行监管问答对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研究论证、补充完善或调整,届时一并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的问题并披露。截至4月23日,该事项仍未取得下一步进展。
应收账款激增之谜
按照高新发展的定增计划,本次发行后,公司引入的新股东将促进公司在建筑施工主业基础上实现主营业务的升级、转型。但在严跃进看来,越来越多地依赖建筑施工业务或为其后续发展埋下新的风险。
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0至2017年间,高新发展归母净利润增长情况高低起伏多变,甚至在2014年出现4180.67万元的亏损。
彼时,高新发展方面坦承,公司成立以来,因各种原因逐渐形成了业务非相关多元化、主业不突出、盈利能力低下、资金紧张、财务风险高企、历史遗留问题等经营包袱沉重的经营困局。为此,2016年初,高新发展开始调整经营方针,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资金占用较大,但利润相对较高、风险较低的市政公用和基础设施等项目。2019年,建筑施工业成为高新发展支柱业务,营收占比93.73%。
背靠控股股东高投集团等国企背景,这一战略效果显著。年报显示,2018年、2019年,高新发展营业收入分别为9.53亿元、3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47%、247.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39%、91.00%。
然而,聚焦建筑业本身,似乎也自带了资金占用过大的属性。据了解,目前高新发展承揽业务主要采用施工总承包与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模式),前者面临工程款回收困难、资金压力大等风险,后者则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多、金额大等大量不确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