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二季度及以后中国经济将呈现缓坡型复苏,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将强化民生关切,同时稳投资也更精准发力
疫情冲击下,中国一季度GDP出现同比下降,但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经过艰难的一季度之后,后续经济走势将怎样,经济工作如何开展?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六稳”的基础上首提“六保”,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众多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预计二季度及以后中国经济将呈现缓坡型复苏,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将强化民生关切,同时稳投资也更精准发力。
经济将进入缓坡型恢复期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为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工业、消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下滑,但3月经济指标降幅较1~2月明显收窄。
疫情发展之快、传染范围之广,特别是防控之难,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虽然中国GDP增速在一季度出现明显下降,但疫情期间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展示了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标准的V型反弹;经济恢复仍在稳步推进,也不会进入L型的停滞,更大可能是进入缓坡型的经济恢复期,缓坡的斜率更多取决于社会秩序的恢复进度和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的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告诉第一财经,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仍将徘徊在零至较低正增长之间,全年预计经济增速在3%~5%。未来中国的复苏之路艰难曲折,可能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大概率是缓慢的复苏。
关于二季度会否成为拐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表现会更好,明显好于一季度,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如果全球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下半年应该会比上半年更好。我们的目标就是力促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具体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毛盛勇说,按照惯例,每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是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公布的。今年,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两会进行了推迟,目前还不掌握具体情况。
业内分析,在国际环境存在极大不确定的背景下,并不适合提前制定指标。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有许多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国际疫情扩散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持续多长时间,对国际经济活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将会不同程度冲击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要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但不意味着一味去坚守“事前指标”或预期指标。
宏观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导
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就业等“六保”,并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分析称,中国经济政策搭配预计将逐步淡化增长目标,强化民生关切。呵护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以保障就业,纾困低收入人群以托底民生,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主方向。沿循这一方向,财政政策将居于主导地位,而货币政策将发挥辅助作用。
就会议直接提到降准降息,程实认为,中国货币政策预计不会跟随欧美的“超宽松”浪潮,而是紧扣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一主轴,充分用好常规政策工具箱,形成一整套灵活、精准的施策体系。得益于未来LPR持续下行,存款利率有望通过市场化途径渐次下调,存量房贷“换锚”将释放居民消费能力,而再贷款工具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扶助亦将增强。由此,重“角度”而非重“力度”的货币政策选择,有望对中国经济全局发挥结构性的活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