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对175名康复的轻症患者出院前的血清抗体滴度研究发现,有30%的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非常低,这也为血清检测的检出率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复工复产需求的迫切,全球都寄希望于血清抗体检测能为人群中的免疫水平提供线索,从而为解封政策做出指引。通过抗体检测掌握信息,还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建立更好的流行病学模型,以了解这种新冠病毒是如何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传播的。
不过,根据复旦大学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研究中心等机构4月10日在预印版网站medRxiv上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研究者对175名康复的轻症患者出院前的血清抗体滴度研究发现,有30%的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非常低,这也为血清检测的检出率带来新的挑战。
10名康复者无法检测出抗体
这篇由复旦大学吴凡教授和黄竞荷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是目前全球发表的首项针对新冠康复病人血清抗体的研究。研究者将截至2月26日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的175名康复患者纳入研究。这些患者治疗时长中位数为16天(7-30天),病程时长中位数为21天(9-34天)。
上述研究表明,中和抗体在患者发病后的10-15天产生,这些抗体主要作用在病毒的S1蛋白、RBD(受体结合区域)和S2蛋白上。中老年患者的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要远高于年轻的患者的抗体滴度;在175名患者中,有10名康复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未达到可检出的最低值。
尽管康复患者体内抗体水平差异显著,但是这些病人的病程周期相似,而对于一些抗体滴度特别低的患者,研究者认为,这可能表明人体其他免疫反应对疾病的控制起到作用,比如T细胞和细胞因子。
但是研究无法确认这些抗体水平较低的患者是否拥有更高的被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抗体滴度特别高的2名患者,并没有出现抗体相关的副反应。
研究者还指出,老年病人体内容易激起较为强烈的免疫反应,但是较高的抗体滴度是否保护了这些患者避免病情加重仍值得综合评估。
这一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中和抗体在新冠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的关注。中和抗体的水平与患者年龄、淋巴细胞数、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这也为通过进一步探索冠状病毒感染中病毒与宿主免疫反应的互相作用,以开发抗病毒有效疫苗提供依据。
新冠抗体产生可能大幅滞后
法国首席流行病学家让弗朗索瓦·德尔弗雷西(Jean Francois Delfraissy)表示,新冠病毒轻症患者的免疫反应比以往研究的病毒要慢。“通常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在病发后两周左右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但我们发现一些新冠轻症患者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28天,免疫反应的启动大幅滞后了。”
尽管缺乏有效数据证明,但大部分研究人员仍然认为,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患者,再次感染风险较小。“至少在今年内不太可能再被感染。”法国巴黎的蓬皮杜医院一名免疫学临床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一般能在几个月内产生保护作用,要获得更强的免疫还是需要依靠疫苗。”
上述医生还表示,对于今年疾病的控制,只有期待形成“群体免疫力”,如果一定比例的个体对疾病获得了免疫,那么则可以控制病毒的传播。“明年如果疫苗能够研制成功,那么就会形成更大规模的群体免疫。”这位医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