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瑞幸咖啡两个月前遭做空后,近日承认财务造假22亿元股价连续暴跌,成为财经乃至社会热点。随着A股日益成熟市场化,此事也引出了如何防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话题。
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幸暴跌75.57%,市值蒸发49.7亿美元,次日再跌15.94%,报收5.38美元/股,仅剩今年1月最高时的十分之一,创出历史新低,相对17美元的发行价,也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从股价走势可以看出,不论是一级市场申购还是二级市场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对于投资者而言,做出投资决策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招股说明书、财报及各类公告,如果上市公司因提供的信息不真实而严重误导投资者,上市公司不但要受到证券监管层的惩处,投资者也可以依法提起诉讼。更何况,瑞幸是在作为成熟市场典范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投资者保护制度非常完善。
据目前已知的基本事实判断,受损投资者提起诉讼并获赔是基本确定的事。参考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案例,上市公司必然会遭到美国证监会行政执法的天价监管罚单。在安然公司财务欺诈案后,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惩处力度相当之大,规定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入狱25年,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虽然瑞幸的业务和管理层主要在中国,不过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也表态,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且,在追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面,中美证券监管机构早有过合作。所以,瑞幸及财务造假主要责任人、部分中介机构可能在劫难逃。
瑞幸造假虽发生在美股市场,但也给A股敲了警钟。“把造假企业罚到倾家荡产”,正是业内由来已久的呼声。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化、法治化改革不断推进,尤其是设立科创板试行注册制并有意推广,在前端审核逐渐放宽背景下,如何防治A股此前已并不鲜见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让投资者能够依法挽回损失,就显得更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