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珞珈散人
最近,武汉用三天时间,开展了新一轮“大排查”。
新任市委书记王忠林很重视这事。2月18号,他放出狠话:“如果再发现一例(居家患者),就拿区委书记、区长是问。”
事实上,2月9日,武汉曾开展过一次“应收尽收”大决战。10日,时任市委书记马国强宣布,全市实现了99%的排查率。
19日晚是最近这轮排查定下的截止时间。王忠林要求各区区委书记、区长都要签“责任状”,对确诊病例一个都不居家等问题进行承诺,如果出现疏漏,立马追责问责。
一些岛友好奇,武汉虽大,但是对未隔离、未就医的确诊和疑似患者的摸排工作,为何这么难?为什么要排查两遍、新任市委书记如此放狠话?
2月18日下午,王忠林暗访武汉江岸区的百步亭社区(图源:长江日报)
一
在武汉,摸排病患这事有多重要?
自“封城”以来,武汉的疫情防控战已近一个月时间,但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疫情,至今仍处于高位运行的持续增长期、攻坚克难最吃劲的关键期、重中之重决战之地的窗口期。
其中的关键是,“四类人员”的底数一直搞不清。
所谓“四类人员”,即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两次摸排,对象都是“四类人员”。
如果这些人,就算有一例放任在外,没有做到“应收尽收”,那病毒的传播就会继续,疫情防控就没有尽头。病患不能收到治疗地点,病情因拖延加重的几率自然也会变大。
换句话说,一切防疫工作的基础,都在“四类人员”的摸排。这是整体疫情防控的需要,更是救治每一个普通生命的需要。
武汉的摸排工作主要靠谁呢?
从专业角度而言,在疫情防控的“四早”原则里,“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早发现”和“早隔离”,则主要依赖社区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