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践行区域协调发展纪实
记者 石义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原海陆丰革命老区最偏远、最落后的片区之一,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这片红色的热土在探索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上先行一步、爬坡过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历史由人民创造,时代由奋斗者书写。一年前的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揭牌,深圳第“10+1”区正式诞生,由此翻开了探索飞地模式的新的一页。一年来,深汕合作区从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14.030, 0.19, 1.37%)小镇、加快建设深圳港小漠港区、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海洋智慧港、教育小镇等入手,已然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4.470, 0.06, 1.36%)。可圈可点的成果背后,是深汕人以梦为马的豪情、闻鸡起舞的奋发、披荆斩棘的担当。
深汕湾畔,涌动的春潮蕴藏着砥砺前行人的澎湃动力;圳美绿道,巍峨的群山铭记着开拓创新者的使命担当。站在新的节点,深汕人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凡事预则立。文同作画,成竹在胸方才落笔。建设一座代表未来的城市,更要谋划在前,“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作为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深圳东进战略的尖兵,深汕合作区的谋篇布局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汕合作区各项工作,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省长马兴瑞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市委书记王伟中要求深汕合作区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最高标准,坚持提质提效,全力推进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深汕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市长陈如桂要求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在带动产业集聚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潜力。
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1152平方公里的海域,50.9公里的海岸线,山、水、林、田、海、湿地、温泉……深汕合作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在规划大师的眼中,璞玉无瑕、琢而成器。
2019年8月20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联手发出英雄帖,盛邀全球规划设计大咖参与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共吸引国内外61家设计团队(共124家单位)参加,昨天刚刚完成方案最后一轮评审会。这是继2018年6月原市规划国土委(市海洋局)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成功联合开启深汕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后,又一次高规格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今年10月24日、25日,来自国内和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1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凭海临风,挥斥方遒,把脉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规划建设,以世界最前沿的眼光共同擘画一座“城市厅堂、艺术殿堂、创业学堂、度假天堂”。
举办这样一系列的国际咨询活动,前后耗时数月之久,看似节奏拖沓的背后,正是深汕合作区不急不躁旨在慢工出细活出精品,避免城市规划留下遗憾造成“最大的浪费”。
“深汕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厚爱”。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告诉记者,深汕合作区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首屈一指的正是规划工作。深汕合作区将做好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这一年,深汕合作区全面开展总规、组团规划、控规、专规和概念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累计完成编制规划45项。《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纲要(2017~2035年)》纳入了深圳市第四版城市总规,并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总体规划》明确“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空间布局和“东南西北中”的产业布局,其中,中心组团打造高端商务区和政务区、东部组团打造科教研发区和未来产业区、南部组团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西部组团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北部组团打造康养度假区。在2018年基本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市政工程详细规划的基础上,今年基本完成了全区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教育城选址研究及概念规划、望鹏片区政务区选址研究及概念规划、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概念规划、小漠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鹅埠鲘门高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序推进了水务、环保、林业、海洋等领域规划编制、修编,规划体系纲举目张逐步完善。
山形雄且邃,笔画简而疎。一座现代化国际性的滨海智慧新城已然跃出地平线、不断刷新城市(40.550, 0.86, 2.17%)天际线。
实干筑城 助推沿海经济带串珠成链
12月4日,深汕合作区一次性出让7宗工业用地,七家中标企业中,有一家媒体非常熟悉的身影——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显控是一家以工业自动化可视触摸控制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5月陆续将总部和全部生产线从深圳南山区“乔迁”至深汕合作区,目前租用该区时尚品牌产业园一栋七层楼房,面积约1.8万平方米,拥有300多名工人。“我们对在深汕合作区发展充满信心,此次拿地是公司扎根深汕合作区长远布局的一部分。”该公司生产部总监李正红表示。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产业兴则城市兴。深汕合作区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高标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这座城市崛起的主动力。
深汕合作区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基础先行、平台带动,在各个城市功能组团中相应布局了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莲花山生态康养小镇、教育小镇、深汕科技生态园、时尚品牌产业园、海洋智慧港、深圳港小漠港区等。其中,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已经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列,引进了华睿丰盛、科卫、三宝、天鹰智能、控汇智能、普盛旺、合发等11家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创新基地等2个加速器,储备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赛迪研究院等十多家优质企业。占地22平方公里的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完成两轮专家咨询,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由深圳投控集团投资51.6亿元建设的45.58万平方米的深汕科技生态园正加快施工。
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经供地产业项目83个,比揭牌前增加22个,已投产项目23个,比揭牌前增加10个,2019年是历年来新投产最多的时期。83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86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83亿元、预计达产年税收58亿元,可提供3.6万个就业岗位。
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汕合作区建立了区领导包点服务企业责任制,9名区领导包点服务76个产业项目,2名公务员跟踪服务1个产业项目,统筹推进处理电力、通信、招工、融资等问题。通过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好了,员工也跟着受益。“这边的企业规模大,效益好,员工待遇也好,我现在一个月赚6000多元,比我原先在本地工作的工资多了近一倍。”显控科技有限公司包装岗工人、赤石片区建新村村民卢进添说。
一年来,为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供应,深汕合作区起草、编制了52份预征地任务书,总面积19.83平方公里。上半年,高效收储8个地块共4.42平方公里,实地移交11.48平方公里。
深汕合作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距离深圳边界距离60公里、距离深圳中心区约100公里。拉近深汕合作区与珠三角的距离,构筑外联内畅、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是加快新城崛起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落户深汕合作区的殷殷期盼。
在深汕合作区“基础先行”的战略布局中,交通处于重中之重。一年来,“三港四站”、“四铁五高”、“五横六纵”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区市政道路规划建设262公里,预计总投资551亿元。已经建成通车道路28条(段)总长约74公里。正在建设道路22条(段),总长约53公里。外联交通方面,时速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广汕铁路深汕合作区段今年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时速350公里从深圳到深汕合作区的深汕高铁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通车后深汕合作区到深圳的时间将会缩短至30分钟以内,到广州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作为广汕高铁和深汕高铁唯一交汇点的深汕高铁站已基本确定建设规模,未来将是粤东重要的陆港交通枢纽。今年11月,总投资100亿的深汕大道、科教大道、创新大道等骨干网接续开工建设,深汕合作区城市骨架路网正加快形成。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道必答题。深汕合作区是省委省政府为提高全省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下的一步先手棋。
在珠三角向沿海东西两翼辐射的过程中,粤东沿海经济带有较长一段海岸线,缺乏一座有规模的城市。在国内最早提出“东深圳”的学者宋丁看来,深汕合作区正在崛起成为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临港现代产业集聚区,这座滨海新城如同一颗明珠恰好填补这一空白。
“省委省政府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强调要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同时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产耀东表示,在全省经济一盘棋的战略格局上,深汕合作区在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凸显,这座滨海新城的高标准建设、加速崛起不仅能辐射海陆丰革命老区,而且可以成为振兴粤东的新引擎,进而为广东省的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串珠成链战略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