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新上线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将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已久的郭敬明送回了舆论中心。
作为四位导演导师之一的郭敬明是这部综艺的话题担当,他与助场嘉宾、老戏骨李成儒之间的一段唇枪舌战成功引爆流量,“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的热搜达到1.7亿阅读量和2.2万讨论量,郭敬明由此获封“最佳辩手”,同时将这部导演选秀真人秀带出了圈。
争论源于李成儒对郭敬明小说改编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一个表演片段的质疑,在他看来,从艺术上和主题上这段表演都有很大的问题,即青年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和导演选段不合适,并质疑《悲伤逆流成河》这本曾经的畅销书给年轻人传递了不好的价值取向。
郭敬明面色不善,他抢过主持人沙溢的话头直接发起反击,并说出了网上广泛传播的金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
你可以继续讨厌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这段话成功引起网上争论,有人认为郭敬明的回应有礼有节,也有人认为郭敬明说了“正确的废话”,巧妙回避了“作品品质”这一问题的核心。
自郭敬明出道以来,围绕在他身边的永远是“争议”二字,作品质量、抄袭、性侵传闻等等,凭借这种“争议体质”,他成了中国文化界“黑红”的典范,坐拥4115万微博粉丝,借着名气和流量,从作家先后转型为出版商、导演、经纪人、出品人,不断拓展事业版图。
郭敬明主要身份及商业成绩 制图 / 燃财经
在郭敬明身上,“商人”的标签要大于其他,因为这个身份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这是作为作家和导演的郭敬明不能企及的,但自从《小时代》三部曲之后,《爵迹1》票房口碑双输,《爵迹2》被迫改档,他担任法人的几家公司被注销,旗下多位金牌艺人相继跳槽,郭敬明的商业号召力明显不及以前。
事业遭遇滑铁卢,36岁的郭敬明迎来了“中年危机”,不管作为作家、导演,还是商人,他都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演员请就位》只是诸多机会中的一个,但眼光一直盯着“青春市场”,离不开“情情爱爱”,郭敬明的转型将会十分艰难。
“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已经到了不得不“长大”的时候。
从作家到商人
2001年,18岁的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这个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彼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不只是高考蹊径,也成为汇聚国内有文学才华的年轻人、培育新人作家的良圃,一股青春文学的新风从新概念吹出,并在此后的十年中,压过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市场化浪潮中逐渐失语的传统文学,成为市场化的最大受益者。
郭敬明是这批80后作家中借势起飞的佼佼者,从2001年起到2011年12月《小时代3.0刺金时代》出版,这是郭敬明作为作家的黄金十年。
他牢牢抓住了国内青春文学市场,完成了事业的原始积累。
据开卷市场报告分析,从1998年到2008年,国内青春文学走过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
2001年到2004年是国内青春文学的成长期,大批80后作者脱颖而出,其中的代表便是出版了《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的韩寒和出版了《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郭敬明。
2007年,郭敬明以2100万版税首次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并在此后的2008年和2011年两度登顶。
据燃财经统计,郭敬明连续十二年上榜的版税累计为1.63亿元,即便到了2016年,已经三年未出新书的郭敬明版税收入依然有1500万。
不过,其排名早已跌出前十。
燃财经据公开资料整理
2004年起,国内青春文学市场迎来爆发,作者群体扩大,作品数量井喷,青春文学板块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升级,策划与营销领域的创新也达到了高峰。
郭敬明嗅觉敏锐,此时单打独斗的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已经成名的他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成立团队势在必行。
2004年,由春风文艺投资的“岛”工作室成立,郭敬明任主编,面向青春校园人群,出版“岛”系列杂志型图书。
2006年6月,经过模式验证,郭敬明成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单干,正式把文学变成了生意,把个人体验式创作转变为团队集体工业化生产;
10月,《岛》书系暂停,新杂志《最小说》创刊,旨在刊登最优秀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力求打造成年轻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杂志。
《最小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在青春文学市场独领风骚,更是在发行量上盖过了传统文学期刊,“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6.460, 0.07,1.10%)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评选投票,《最小说》高登榜首,远超第二名的《读者》,独占四成以上份额。
2010年,《最小说》发行量每期超过100万,出版人路金波替郭敬明算过一笔账,《最小说》每发行一本,郭敬明提一块钱,每年都是近千万元收入。
由于掌握了“流量入口”,国内青春文学市场几乎成了郭敬明的“后花园”,青春文学领域的新人作者都要通过这道门才能走到读者面前,郭敬明由此笼络了一批优秀作者,著名的笛安、落落、安东尼都签在郭敬明旗下,出版事业的稳步发展让郭敬明从作家顺利转型为老板。
生意越做越大,郭敬明在2010年新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更多业务。
据创业邦报道,与传统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艺人经纪公司。郭敬明签约了近百个文字、绘画作者,为每位签约作家配备专职编辑,最世旗下的《最小说》、《最漫画》等平台是他们开设专栏、接受采访、发表连载的平台。
同时,还安排不同的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漫画家等组合合作出书。
一旦最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丝也会帮着摇旗呐喊。
此时的郭敬明如日中天,2010年,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的新公司最世文化成立,原公司成为子公司。
2013年,A股上市公司华策影视(6.510, 0.06, 0.93%)欲以1.8亿人民币金额投资最世文化,获得后者26%的股权,按照华策当时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达到6.92亿,是当初注册资本的138倍。
华策的年报显示,这笔交易最终没有完成,仅仅支付2000万,华策持股为零,但未披露更详细的原因。
青春文学市场终究还是块小蛋糕,郭敬明深知作家的版税收入有天花板,而且青春文学作为一种市场化消费品,生命力并不长久,要想让自己的作品价值最大化,必须从文学这个源头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此时的郭老板,已经通过青春文学领域的布局积累了资金、IP作品和粉丝人气,可谓万事俱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