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 流星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搅动了国内的生猪市场,大规模扑杀灭活带来的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的断崖式下滑,令国内猪肉市场的供给开始出现缺口,由此带来了猪肉价格的连番上涨,正使得国民手中的“菜篮子”日渐沉重。
然而另一边,生猪养殖上市企业的股价却一路水涨船高。尽管大规模的生猪死亡将给猪企带来不小的损失,依然有不少生猪行业研究员分析认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此次“猪周期”上行的持续时间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
不过,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分歧。猪肉作为国民“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商品,其价格的稳定关乎民生,有关部门稳猪价、稳供给的行动正逐步展开,8月首批阿根廷进口冻猪肉正式起运,上周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也将投放市场,亦有传言称,未来我们对北美的猪肉进口量也会加大,对于这些举措能否稳住猪价,市场参与者仍各执一词。
生猪稳产政策相继出台
实际上,除了进口以及动用储备猪肉这些非常规手段外。猪瘟爆发至今,上至国务院、农业农村部,下到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河南、广西等地方省政府,已陆陆续续从猪企用地、贷款补贴、疫病防控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以鼓励生猪养殖,保障国内猪肉供应。
国务院及农业农村部的相关领导人也对猪瘟事件保持了高度关注,在近期的一些部门会议上,就如何保障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再次强调要积极落实前期扶持政策并进行了相关部署。
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希望通过加快扑杀补助发放、引导有效增加生猪存栏量、降低物流成本,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上限,加强防疫体系建设等手段恢复生猪养殖,保障猪肉供应。
9月1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了下一步将通过从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支持新建、改扩建规模养猪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增养补栏)、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加强监测调度和市场预警、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五个方面发力,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
此外,一些地方性组织也开始号召大家共克时艰,加快生猪养殖产业的恢复。例如,广东省养猪协会于近日,向省内各大养猪单位和从业人员,发出了稳产保供倡议书,希望并鼓励大家积极推行“养大猪”措施,增加省内猪肉产量。
供给缺口仍有可能长时间持续
前有政策保障加速恢复生猪产能,后有进口及储备猪肉等手段应急。如此一来,一些机构与投资者认为,“猪周期”的上涨逻辑很可能出现变化,近两周部分猪肉股较大幅度的回调,也说明了在进口与政策稳量保价的刺激下,由涨价带来业绩转暖的可持续性出现了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