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问:张家口市地处京津冀西北部,生态安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请问编制《规划》的背景是什么?建设首都“两区”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北京市的西北方向,距北京市中心约180公里,市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18年底常住人口443.36万。从地理环境看,张家口与北京属同一自然生态系统,在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上处于特殊的生态区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首都“两区”,高质量构建河北“两翼”,高水平交出“两份优异答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河北省和有关部委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力量编制了《规划》,经专家论证、征求有关部委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并呈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7月24日,联合印发实施《规划》。
加快建设首都“两区”,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力行动,将全面提高张家口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积极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为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提升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奠定坚实基础;是举办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貌的迫切要求,绿色办奥,绿色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样板;是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兴市、生态强市之路的有益尝试,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问:《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动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请问《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答:建设首都“两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冬奥会筹办和脱贫攻坚重大历史任务,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支撑,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努力实现生态兴市、生态强市。
在发展定位上,紧紧围绕首都“两区”功能定位,树立生态优先意识,着力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
《规划》提出,到2022年,首都“两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湿地率达到6.2%,冬奥赛区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25微克/立方米,高质量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首都“两区”全面建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湿地率达到6.4%,张家口全市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25微克/立方米。展望本世纪中叶,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功能全面巩固提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保护机制全面形成。
问:张家口与北京“山同脉、水同源、气相通”,请问张家口建设“两区”要形成怎样的生态环境支撑格局?
答:《规划》结合张家口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构建了以绿色发展主轴为柄、两山(脉)两水(系)为骨、山体森林和草原湿地为屏的首都“伞”型生态环境支撑格局。一是稳固伞柄,建设绿色发展主轴。由京张高铁、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和永定河-官厅水库及上游水系(水道)等组成,构成支撑首都和张家口经济技术联系、拉动张家口绿色发展的主轴带和京津冀水源涵养核心功能区。二是构筑伞骨,强化山脉水系支撑。依托大海陀、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山系,构建伞型格局的两条“山骨”。依托桑干河和白河-妫水河-密云水库-潮白河水系,构建首都生态保护格局的两条“水骨”,提升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三是张开伞屏,形成两道生态屏障。第一道生态屏障由海拔1800米左右的蔚县山脉-赤城县南山体构成,涉及蔚县、怀来、涿鹿和赤城4县,通过大力营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等提升首都“两区”的生态保障能力。第二道生态屏障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坝上草原和坝上高原湿地等构成,涉及康保、张北、尚义、沽源等4县,通过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等构建沿边沿坝防风固沙生态屏障。
问:《规划》的重点在于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请问这两项工作的重点任务分别有哪些?
答:在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方面,坚持统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大力推进系列水源涵养工程,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提高向首都输水能力。一是提高涵水蓄水能力,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构建以天然河湖水系为骨架的现代水网,增强水源涵养和地表蓄水能力。二是推进节约集约用水,立足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与效益,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约束条件,加快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三是治理地下水超采,开展退减灌溉,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严控地下水开采,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四是实施多源增水和引水,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有效增加水资源供给,建立多源联调的水资源配置网络。
在建设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方面,大力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持续提升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和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一是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遵循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规律,按照本地化和多样化原则,实施分区差异化植树造林,管护和抚育现有林地,改造提升低质林分,全面提高森林植被质量。二是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实现草畜平衡和草原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大力开展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地治理,实施退耕还草、禁牧轮牧休牧等措施,建设草原生态示范区。三是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公园建设,恢复退化湿地,有效遏制湿地数量减少、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四是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的整治和管控,为冬奥会和当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问:建设首都“两区”,不仅要建好生态环境,更要实现绿色发展,请问《规划》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为支持张家口市实现生态兴市、生态强市,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冰雪运动、大数据、文化旅游康养、生态农业等产业,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当地经济发展互促并进。一是做强可再生能源产业。高标准建设风电基地,着力建设光伏开发应用基地,因地制宜推广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城乡“光伏+”综合利用工程;推动张家口加快建设氢能示范区,逐步形成链条完善、特色鲜明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二是做大冰雪产业。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冰雪产业,形成集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产业链,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在张家口落地生根。三是做优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产业集群,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四是培育发展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温泉等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潜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康养名城。五是做细绿色生态农业。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食品加工、观光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