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经历了大规模裁员等一系列风波之后,OYO迫切的需要稳定中国市场。7月16日,OYO首次披露了自己的资产规模已达15亿美元,并明确表示其中的40%资金将投入中国市场。
近期,向携程、美团支付天价“过路费”后,OYO又急忙推出2.0保底加盟模式稳定加盟商,与此同时,伴随着大规模裁员、数据水分、资金链吃紧等传言,OYO在舆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在业内看来,OYO本次公开表态似乎是在向外界释放着要将烧钱模式进行到底的信号。
01、持重金“开路”
虽然本次OYO并未透露投入中国市场的6亿美元整体将作何用途,但该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里面有1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是确定的,即用于人才、客户体验、质量和系统改进,以促进OYO酒店的进一步增长。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OYO第一次表态要在中国“砸重本”了。2018年9月,在E轮融资中,软银、光速、红杉联合向OYO投资10亿美元,当时OYO方面就表示,其中有过半数将用于中国业务的发展,而当时该笔融资也被业界称为是中国酒店行业史上最大一笔融资。
此后在2019年2月,在获得了软银集团8亿美元投资之后,OYO酒店又宣布获得了中国网约车企业滴滴出行的1亿美元的投资。当时OYO就表示,除了利用一部分资金深入扩大印度本土业务之外,会把这笔融资的大部分投入到中国市场的扩张。
而就本次的6亿美元投资,据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分析指出,OYO可能接下来会用于建设自己的酒店支持系统,包括订房功能等。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资金可能还是会用于铺市扩张,毕竟酒店数量是OYO非常看重的。
近一段时间以来,OYO在中国扩张的速度并没有因负面风波而放缓,在酒店数量激增的同时,还收购其他酒店试图将版图延伸至更高层级的中端酒店市场。根据OYO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7月时,OYO给出的数据为旗下酒店数量刚超过5000家,而到目前,该集团旗下酒店数量已超过10000家,覆盖中国337个城市。同时,在今年一季度,OYO还宣布完成对千屿酒店的收购。据了解,千屿酒店在吸纳酒店加盟商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在产品定位上,消费水平略高于OYO。
02、稳住加盟商
有观点认为,资本玩家OYO反复强调自己对中国市场将保持高额投资,并非是单纯的“虚张声势”。此前,业界有消息称OYO创始人兼CEO李泰熙明确表示自己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欲将中国作为OYO的第一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OYO的标题有种通过强调资金充裕等优势来稳定加盟商心态、保持自己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意味。”有专家表示。而本次,OYO在对外表态中也明确表示,目前企业资金充足,财务状况良好。
放眼看去,天价的OTA过路费、收入保底的加盟模式、大体量的运营团队……在如此烧钱的经营模式下,OYO在中国的资金需求,似乎已达到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单位。
比如上个月,OYO相关负责人就提出,他们所推行的2.0加盟模式,会向加盟业主承诺保障收益,如果营收未达标,将由OYO来补齐,而且OYO将注资进行基础设施翻新、提供软件系统等全方位的运营支持。就此,OYO信心满满地表示,升级之后,OYO酒店将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全面给业主收入保障的酒店管理集团。
不可否认,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向加盟商实施业绩承诺,都是一个十分“昂贵”的扩张手段。“其实,在进入一个市场初期,采取烧钱的方式来开疆拓土、获取市场占有率,是不少企业都曾走过的道路,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企业换来了可观的流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直言,而且,OYO确实关注了中国住宿业此前一个被忽略的市场,就是大量的中低端单体酒店,没有被规模的运营、管理起来,如果能将这些酒店纳入到统一的集团网络中,还是很有投资潜力的。
然而,吴丽云也表示,OYO如果想在中国站稳脚跟、稳定加盟商,关键在大手笔的投资背后,有没有建立起一个“靠谱”的会员体系,“如果这点没有实现,加盟商就无法从OYO手中获取核心价值,他们之于OYO的忠诚度也难以提高上去,最终,投资就只能等同于单纯的烧钱。”吴丽云坦言。
03、外部强敌环伺
“光靠简单粗暴的烧钱没法解决OYO的内忧外患,除了建立自身的会员系统外,还应该警惕来自外部的对手。”有业内人士分析到。
今年5月30日,在成都OYO酒店发布“2.0新战略”的同一天,由华住集团和IDG资本战略投资的H连锁酒店也在成都正式对外亮相,二者之间的火药味十分浓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H酒店在加盟门槛上略高于OYO,不过,从H酒店的定位来看,正是瞄准着此前OYO大肆“跑马圈地”的中小酒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