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后,新制定的《税收征管操作规范》已于近期出台。
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记者7月5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机构改革后,新制定的《税收征管操作规范》已于近期出台,所有税收业务实现全国统一规范;半数业务事项被精简;“信用+风险”动态监管纳税人。
明确税费和非税收入全国统一规范
2018年机构改革后,税务系统实现国税地税二合一,并分步接收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能。相应地,该《操作规范》对原分国税、地税业务编制的税收征管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对所有税收业务明确全国统一规范;对社保费征缴共性事项明确全国统一规范;对全国统一执行的非税收入业务事项明确全国统一规范,税费和非税收入征管操作实现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纳税人身份证件等资料不再需报送
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饶立新介绍,《操作规范》大幅精简了征管业务事项和表单资料。
同质化流程整合精简,对比原征管规范,业务事项精简50%。取消一批需要纳税人、缴费人报送的资料,比原征管规范精简48%。纸质表证单书也进一步精简,精简幅度达到26%。 |